民俗 感悟生活
我国民间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六千至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响球、陶连环等玩具出现。千百年来,民间玩具以其造型的稚拙可爱、色彩的鲜明亮丽和内涵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中最独特和最有趣的类别之一。玩具不仅是儿童获得娱乐与知识的启蒙教具,也是塑造性格与开启智慧的源泉。中国民间玩具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俗底蕴,也积聚了天下父母对孩子们树大志、成大器的殷切希望。
古代益智玩具种类繁多,包括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孔明锁)等,这些玩具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富有极高的智力内涵,被誉为智力玩具中的“四大金刚”。
北京民俗博物馆长期以来征集、收藏、研究了近千件多类民间玩具文物,本期推送通过3件套益智主题玩具,让民众从精彩纷呈的老玩具中观察民间童稚游艺,感受到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与遐想。
本期文物鉴赏
01
清代七巧板、七巧盒、七巧图。七巧盒为依照七巧板的式样,取红木做成长方形小盒,内置七块同样材质的薄板,十分简便易行。
七巧板是中国传统拼板玩具的杰出代表,《清稗类抄》中记载:“(七巧板)名智慧板,以薄木一方截成七块,可合成种种模形,以启发儿童思想。”其继承了宋代燕几图与明代蝶几图的基本原理。一般而言,七块板由大三角形板两块、中三角形板一块、小三角形板两块、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板各一块组成,合起来拼为一正方形或长方形则为游戏顺利完成。
《七巧图》是关于七巧板的专著,书中绘有多种变化形式的图样。古人通过七巧板模拟客观事物的形态,利用七块板块背后所蕴藏的数学逻辑,拼排出人物、动物、花卉、文字等图案,具备夸张、写意的艺术特征。据《民国贺县志》言:“设立民众娱乐场:指定场所设置各种娱乐品乐器……如乒乓球、象棋、海陆军旗、七巧板等供给民众业余娱乐。”小小的七巧板,通过随手变幻,趣味性十足,是“世俗皆喜之”的益智休闲游戏。
随着各地文化交流,七巧板跨过大洋高山,传入欧美国家,被誉为“唐图”,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传播者”与“见证者”。相传,拿破仑曾以七巧板为消遣。
事实上,七巧板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游艺,在家具制作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清代的硬木七巧桌则显示七巧板曾充当木质家具的平面设计图,匠人按图制成桌子,反映民间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与无限想象力。
02
九根鲁班锁,由九根内部有槽口的长方体木条组成,按照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扣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三维结构体。通过抛光打磨、施涂油层使得木条圆润光滑,方便人们把玩。鲁班锁看上去简单,其实奥妙无穷,不得要领,则颇具难度。
鲁班锁源自中国古代建筑和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相传,它为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所发明的器具,故而得名“鲁班锁”。这一名称表达了对古代匠人、科学家的敬意。除了九根鲁班锁,还有六根、十五根、三十三根等多种式样,其中六根鲁班锁最为常见,有“六子联芳”的雅称。
鲁班锁最早记载见于清末《鹅幻汇编》一书,书中以图文解析了“六子联芳”的原理与基本构造,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学原理和数学逻辑,彰显着古人生活中的聪明智慧和闲情逸趣。
近年,鲁班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其有益于放松身心,开发大脑,灵活手指的特点,成为老少皆宜的休闲玩具。
03
铁质,栅栏式九连环两件套,用金属丝制成九个圆环,套在条形框架上,贯以剑柄,可分可合。剑柄处,采用类似掐丝工艺制成灵芝祥云状。
九连环是中国传统环类玩具的代表,形式多样,有栅栏式、葵花式、马蹄式、耳机式、三足鼎立式等。九连环的材质也十分丰富,有陶、玉、铜、铁等。《战国策·齐策六》中记载的“解玉环”故事,反映早在战国时期这种环类玩具就已出现。九连环至迟在明代已普及,明代《丹铅总录》中言:“九连环之制,玉人之功者为之,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今有此器,谓九连环,以铜或铁为之,以代玉,闺妇孩童以为玩具。”可知,九连环在明代晚期就已经是妇孺皆宜的益智玩具。清代,其与七巧图、六合木、绣球锁、万花桶(筒)、千里镜等,皆为启发幼童数理知识的玩具或教具。
九连环以其游戏过程中所体现的连续性、沉浸式解密性而引人喜爱,解开一环又一环,带给人较强的满足感与收获感。《清稗类抄》中对其玩法进行了详细地解密:“九连环,玩具也,以铜制之,欲使九环同贯于柱上,则先上第一环,再上第二环,而下去第一环,更上第三环,而下其第一、第二环,再上第四环,如实更迭上下,凡八十一词,而九环毕上矣。”通过重复性的手法,却可以积累成明显的成果,直至最终破解“谜题”,蕴含着积少成多、滴水穿石的教育意义,妙趣无穷。
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北京民俗博物馆通过系列主题民间玩具的展示,让观众在欣赏民间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民间玩具浓厚的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对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深层了解与感悟。民间玩具开启儿童心智,教会儿童从玩乐中生发探索的兴趣,触类旁通,拓展知识,健全体魄,进而崇德立志,为实现宏达的人生志向奠定坚实基础。
敬请关注
下期专题:好书推荐1 |《北京民俗论丛》(第十辑)精选论文
原作者:藏品卫佳佳
转载来源:“民俗馆展陈藏品研究”订阅号
本期编辑:展陈褚聪
2024年12月26日
[ 北京民俗博物馆 / 陈列藏品研究 ]
指导:曹彦生
策划 / 学术主持:吕鑫
编委:吕鑫 何扬 和佳乐 褚聪 冯阳
夏琳婷 周鼎 李蕊 卫佳佳
联系方式
官网网址:https://dym.com.cn
博物馆座机:010-65510151
和佳乐:18810463756
何扬:15810292705
褚聪:18519517794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微信搜索“民俗馆展陈藏品研究”或“北京民俗博物馆”,关注订阅号,查看更多内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