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甘草店镇,曾经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如今交通网络发达,高速和国道交错纵横,人流如织。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美味——甘草大饼,它那醇厚的香味,慰藉着每一位过往旅人。
“去年我看到积石山发生地震的消息后,心里很难过,想给乡亲们送些馍馍。于是,我和我的家人连夜做了500多个大饼。”王萍花,这位行事利落且古道热肠的美食巧匠,怀着对传统美食的挚爱,在那一方占地不大却充满烟火气的馍馍铺中轻盈穿梭,用心制作每一个大饼。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隐没,暮色悄然笼罩大地,时针指向下午5点多,王萍花已接到100多个甘草大饼及其他馍馍的订单。她开始发面,着手第二天制作甘草大饼的准备工作。“我家的馍馍用的是老酵头子,所以味道才会好。”王萍花说,制作大饼需要优质的高筋面粉,并以传统的“酵头”作为发酵剂,再加入适量的温水和面,经过有力地划动、翻搅、揉搓后,将和好的面团静置一旁,让其自然醒发。
次日凌晨3点,王萍花收拾妥当准备做馍馍,女儿也睡眼惺忪地跟来帮忙,母女俩一起在这弥漫着独特面粉香味的小天地里忙碌起来。发酵好的面团柔软蓬松且富有弹性,王萍花将面团放上压面机压成宽条状面剂子,手持铁旋儿熟练地旋出大饼雏形,轻轻按压在鏊子上,仔细扎上气孔。这些气孔既保证了受热均匀,又是精美的图案装饰。最后,刷上金黄透亮的胡麻油,送入烤箱。铁制鏊子温度渐升,大饼在其中上烤下烙均匀受热。而王萍花母女也未停歇,继续在案前为下一锅大饼忙碌准备着。
清晨7点,夜色还未褪去,第一波甘草大饼新鲜出炉。其外形美观匀称,黄而不焦,火色鲜亮,正面纹路精致有序;咬上一口,口感绝佳,酥而不散,脆而不干,浓郁面香瞬间充斥口腔,细细品来,还有一丝甘甜在舌尖久久萦绕。
“我是嫁到榆中的陇南人,做甘草大饼已经11年了。这个甘草大饼里边加的是鸡蛋、清油、苦豆子,清油是自己家种的胡麻榨的油。”王萍花介绍说。
小小的甘草大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王萍花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传承,它承载着甘草店镇的独特韵味,吸引着南来北往的食客,让这一传统美味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通讯员 余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