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文

文胜(化名)进行血液透析,引起了全体医护人员的关注,是因为,疼。

事情还要从半年前说起。

文胜46岁,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肌酐升高,得知是肾功能衰竭。当时立即进行了腹膜透析,他持续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且吃不下饭。在多方面考虑之后,决定换一种方式,给予动静脉内瘘术,同时转入济源市二院血液净化科进行长期血液透析。

然后,透析并不顺利,问题却出在患者的痛感上,是的,患者怕疼。

疼,对于每一名患者的概念不同,耐受力也不同。

眼前这名患者,因为血管的缘故,无论在哪一家医院透析,总是会扎两针或三针,建立静脉通路才能透析。久而久之,患者对疼得排斥,对疼得恐惧超乎了医护人员的想象。一如现在的他,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苍白的脸庞因痛苦扭曲,他大声狂喊,疼,太疼了。犹如自己遭受着巨大的折磨,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很迷茫,这样的透析方式,什么时候是个头?难道一辈子透析,就一辈子遭罪吗?

他自己算了一笔帐,一周透析3次,一次扎两针或三针,这样下来,自己岂不是一直饱受扎针的折磨吗?想到这里,他的脸色枯萎如同一张干瘪的黄菜叶,两眼无力的闭着,呼吸也显得十分微弱。

得知患者的状况,血液净化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大家把问题点聚焦在为什么患者扎针不能一针见血,无论是在外院还是本院透析,总是在扎针后出现局部隆起、有痛感、点滴不畅等不适感。为了一探究竟,科主任张佳佳运用超声为患者做检查。超声,既能看到血管的位置、深浅、走向,又可以全程显示进针路径,准确定位针尖位置,确保操作安全。在详细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血管有多处不易触摸的分叉,而且,大血管和小血管紧密贴合,所以,在这种高难度的血管面前,护士凭经验盲穿,极容易失败。

得知问题的根本原因,护士长郭晓璇与患者进行及时沟通,与护士们开始进一步实施超声下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患者平卧,手臂外展,护士在超声下观察血管的走向和位置,标记好易穿刺的部位。消毒后,护士一手持超声探头,一手持针穿刺,同时观察屏幕上针尖位置,及时调整,直到针尖位于血管中央。

一针见血!成功了!

护士们不由得欢呼起来,这也意味着,患者以后进行血液透析,每一次都有把握一针见血,患者再也不用因为怕疼产生恐惧感,再也不用因为怕疼抗拒着透析了。

在工作中,很多透析患者问,是不是真的无力回天了?透析科主任张佳佳说,真得很理解大家的感受,毕竟每周都要往医院来回奔波二、三次来血液透析,这个过程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比如血压低、出汗、怕疼等等。其实,自从有了血液透析这项技术,延长生命就是医学的进步了。虽然血液透析疗法确实给患者增添了很多麻烦,但是总体来说优势还是战胜劣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