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14日至15日,彭德怀主持召开军委座谈会,一致通过了初评大将二个方案。1月16日,彭德怀与罗荣桓联合署名,将军委座谈会通过的初评元帅、大将与上将名单上报毛主席与党中央。在彭、罗二人上报的《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问题的报告》中,大将拟评15-22人,其中15人为大将第一方案,22人为大将第二方案。二个大将方案上报后,毛主席与中央书记处经讨论,否决了大将第二方案,决定大将名额与元帅名额均为11人,11位大将人选将在上报的大将第一方案15人中产生。毛主席在审阅彭罗二人上报的初评上将以上名单后,从大将第一方案15人中圈中了其中的11人,张宗逊名列第10位,排在许光达之前。本期将专门详解1955年评衔时张宗逊从入选拟评11大将名单到落选十大将授衔名单的历史真相,现推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1955年1月中旬,毛主席圈中张宗逊入选11人大将名单

在1955年1月16日上报的拟评大将第一方案15人名单中,有8人为1954年1月评选出的大将人选,分别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另有7人为新增大将人选: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肖克、王震、周纯全。毛主席与中央书记处在审议上报的大将名单时,决定大将名额同比元帅名额均为11人。毛主席从新增的7位大将人选中圈中王树声为红四方面军大将代表;圈中许光达与肖克分别为红二方面军中红二、红六军团大将代表;圈中张宗逊为红一方面军井冈山秋收起义大将代表。因徐海东长期病休、未任军队职务,按照滕、李、谭等转业干部不参加军队第一期评衔的规定,毛主席也将徐海东排除在现役军官评衔工作以外。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在审阅大将人选时,与主席排定的大将人选有所不同,他先将肖克否决,后力荐徐海东为大将人选。主席与少将同志二人对张宗逊入选为大将均无异议。后经中央书记处与军委综合研究,确定大将人选为11人,分别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张宗逊、许光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1955年3月11日,苏联举行元帅、大将授衔后,苏联大将人数降为十人,共和国大将名额需减少1人

1955年3月11日,苏联举行晋升军衔仪式,6位大将晋升为苏联元帅,1位上将晋升为大将。晋衔后的苏军大将由原来的15人降为10人。由于共和国的军衔制师从苏联,根据苏军顾问卡苏林建议,中国的大将人数不能多于苏军的大将人数,因此,共和国拟定的11位大将人选需削减1个名额。由于原11位大将人选中,来自中央红军的有8人,红二、四方面军与红25军各有1人,经中央书记处研究,鉴于秋收起义大将代表中已有谭政,一野系统中的大将代表许光达出身于红二方面军,因而张宗逊落选最终的十大将评定,最终授予上将,成为元冕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