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国首次实行军衔制,为那些给国家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战士进行授衔。但是,有这样一位同志提交报告表示:自己未参加过重大战役,并不适合所授军衔,请将名额给那些做过贡献的同志,而这个人的名字叫白天。彭总得知此事竟说要打死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要从1906年说起,这一年,白天在湖南省金潭村的魏家出生,原名叫魏巍,其父亲名叫魏毓翘,是当时湖南造币厂的副厂长,但其为政清廉,从不以权谋私。因此家中也比较清贫。
魏毓翘的书桌上经常摆放着一本《左传》。而魏毓翘的座右铭正是《左传》中的那句:为官者当以史为鉴。因受父亲的影响,这句话也被魏巍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不幸的是,在魏巍九岁那年,父亲却因病突然去世,好在有乡亲邻里的帮助,还有一位老秀才经常教魏巍识字。
因此魏巍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还在邻里的帮助下上了学,在上学期间,魏巍经常阅读报纸书刊,对国家当下的形势非常了解,心中充满了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直到1925年“五卅惨案”的爆发,彻底改变了魏巍的人生轨迹。目睹惨案的发生,魏巍心中颇有感触。他开始认真思考,到底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拯救这个国家,一味的读书是否就是出路呢
在思索良久之后,魏巍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弃笔从戎,习武强国。于是,在1925年的冬天,魏巍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第四期招生考试,并成为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
在校期间,魏巍非常用功学习,当时也是国共合作时期,因此黄埔军校里有很多我党的教员。魏巍非常喜欢听恩来同志的政治课,对于恩来同志讲授的思想印象非常深刻。不仅如此,魏巍还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比如《新青年》等。
1927年4月12日,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要成果之时,蒋介石突然发动了清党行动。一时间学校内人心惶惶,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脱离。虽然他不满蒋介石的政策,但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并在暗中策划反对蒋介石的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魏巍正担任第83师的少将参谋长,被派驻扎河北、山西一带抗日。当时正是国共第二次合作,魏巍便对当地的八路军部队进行了了解,魏巍发现,与自己的所在的军队相比八路军的部队与百姓相处的非常融洽,魏巍对此产生了巨大的好奇。
随即,魏巍便向师长刘戡请示,想到延安考察。而这次考察让魏巍看到了不一样的光景,也因此改变了魏巍的命运。在延安,魏巍看到军队的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战士与将领相处平等,更是与百姓同吃同住。
魏巍也获得了前往抗日军政大学听课的机会。在这里魏巍学习到了一种很新颖的作战方式------游击战。他还发现许多知识分子都积极的投奔这里,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的延安之行,让魏巍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相比于之前部队内部的独断专行和腐朽破败,魏巍的心理更加倾向于八路军的政策。
1939年,魏巍被调任第93军少将参谋长兼副军长。虽然明面上国共还在合作抗日,但是暗地里蒋介石依然在进行清党行动,魏巍为了减少我军损失,一直在暗中为我军提供情报,不仅如此,魏巍还为我军提供了不少急缺的军需物资和医疗物品。
时间一久高层就察觉到了此事,蒋介石非常震怒,于是以让魏巍回重庆学习为由,在暗中对魏巍进行刺杀。当时与魏巍关系很好的刘戡发现了此事,便帮助魏巍逃出了军队。
1940年,魏巍改名为白天在延安加入了八路军。1941年在彭总与申伯纯的介绍下正式入党。
在部队中,白天举办了一个培训班,把他在以前军队时的经验和教训全部教授给了学员,让我们的同志了解了白天以前部队内部的情况。之后白天接受组织任务,回到国统区建立地下工作情报网,为我军提供非常多的军事情报。而且白天还成功劝说了第60军起义,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国家第一次授衔时,白天主动提交报告拒绝授衔。领导得知后,表示一定要对白天进行补授,但是在补授时,白天还是拒绝接受授衔。彭总知道后,非常生气的去找了白天说“你连领导的话都不听了,看我不打死你”。
白天解释道:“我刚入党没多久,很多比我早入党的同志都还没有授衔,我凭什么接受授衔?而且,我也没指挥过哪些重要的战役,这个名额应该给那些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志”。
彭总却说:“你建立敌后情报网,为我军提供多少重要的情报?劝说60军起义,为解放战争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难道不该给你授衔么”。在彭总的劝说下,白天最终答应了接受少将的军衔。并于1957年补授军衔。
1958年,白天被委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1959年白天兼任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63年白天被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把今后的精力都放在了战争史的研究上。
1973年11月18日,白天因为肺癌不幸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