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2年3月戴安澜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作为先头部队率先进入缅甸驻守同古,同古是缅甸南缅平原上的一座小城,当时有11万居民,同古距离仰光260公里,是公路、铁路和水路的枢纽地,城北还有一座永克冈军用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戴安澜驻守同古的目的是为了接替当地英军的驻防,并且掩护英军撤退,为了表示出抗击日寇的决心,戴安澜在战斗打响之前就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以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在戴安澜的指挥下200师上下同心,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来迎战,可是万万没想到,问题却出在自己内部。戴安澜率领200师到达同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友军英国军队,是一个军纪不整的英国盟军,而日军已经开始逼近,为了做好迎战准备,戴安澜只好带领部队,日夜抢修工事,布好防线。在英国人看来保卫缅甸最根本就是保卫印度,从战略角度讲,英国人也同样认为缅甸仅仅是维持中国的对外交通线,缅甸战场直接关系到美国在远东的战局,而对英国影响不大或者说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就是说在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的时候,英国人其实已经放弃了缅甸了,因为英国人奉行的是“弃缅保印”的政策。这次远征尽管战场形势不利,但如果原来的部署可以实现的话,那么戴安澜率领的第200师本来是可以高奏凯歌还的。

这次中国远征入缅作战的目标,本来是在同古附近集结雄厚兵力对先期到达缅甸的孤军冒进的日军第55师团进行包围作战,争取在日军主力增援到达之前将日军第55师团歼灭。然后远征军向西进发与英军合围西线住扎的日军第33师团,这是一个完美的作战计划,但是事实上双方的计划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首先是中国远征军的三个军,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到达预定的集结地点。正面迎敌的戴安澜从原来的合围变成了孤军,其次日军增援的两个师团已经悄悄到达,日军从孤军变成了集结,而敌方这个重大的军事部署变化,中国远征军竟然一无所知,在同古中国远征军和日军就这么戏剧性地对调了局势,而且很快就交火了,戴安澜率领的第200师毫无意外地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他们只能孤军奋战。

1942年3月20日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交火,战争一开始就是白热化的日军遭遇在缅战争中最为猛烈的抵抗。尽管打得辛苦,但是中国远征军打得气吞山河,面对打不跨的中国军队,日军恼羞成怒,开始在同古使用燃烧毒气弹,而且更可怕的是本来就靠不住的英国人,在没有中国友军的前提下就悄悄的撤退了,这样一来驻扎西线的日军完全没有了心理负担,他们星夜兼程,奔赴同古合围中国远征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戴安澜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撤退。1942年3月28日给他的直属长官杜聿明发了封撤退的电报。如果不撤退戴安澜眼睁睁地看着200师全军覆没。于是1942年3月29日戴安澜率领200师的全体战士开始突围。戴安澜不断组织反击,就地突袭日军,直到第二天凌晨参与同古战役的中国远征军才终于跳出日军的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次戴安澜将军指挥的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整个中国远征军第200师面对数量是自己4倍还有空中支援助的日军,他们血战到底共击毙敌人5000多人而后成功突围,只留给日军一座空城。同古战役打得艰苦卓绝,赢得非常艰难,是惨胜但是中国远征军以这个代价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国际声誉。戴安澜不仅会带兵打仗,而且还喜欢文学,他绝对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他写过很多诗和文章,后来都收在《安澜遗集》里面,在这本文集里面,我们读到这样一首诗,是当年戴安澜在远征缅甸途中写的。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策马奔车走八慌,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这是何等的豪气,如今读来当年戴安澜率领200师雄赳赳气昂昂的远征缅甸,抗击日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时这样评论: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在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国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薄中增一新页,缅甸战役中防御最久的部队,后撤时也是全师而退。

突出重围后,戴安澜率领第200师在掸邦高原的密林中艰难地跋涉,这时候戴安澜的部队已经极度困顿,200师给养严重不足,而就在这个时候,戴安澜又接到了收复棠吉的命令,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作了简单的部署后,戴安澜带着残缺不全的200师星夜行军向棠吉进发,在到达棠吉的当天戴安澜就发动了总攻,他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一举功克棠吉,200师已经打不起了,如果不能一股作气战胜日军,那么在同古安全撤出的中国远征就会在棠吉遭遇灭顶之灾,戴安澜身先士卒率领将士冲锋,他的两名随从副官,在冲锋时一死一伤,所辛的是戴安澜没有受伤,战斗仅仅用了一天就结束了,戴安澜用最后的力量收复棠吉,不过这时日军已经追赶上来迂回到200师的后方,彻底切断了戴安澜的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英国方面曾经提出,英国军队可以收容他们,但是中国远征军要以难民的身份进入印度,这个提议被戴安澜断然拒绝,他对手下的将士说:“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绝不到印度去听洋鬼子使唤”。于是进入缅北野人山,他要带着跟他出征的将士们回家、回中国。在归国途中200师要经过两道河流三条公路,共五道包围圈,每经过一道包围圈都要与敌人苦战,杀出一条血路。

1942年5月18日200师到达了最后一道封锁线,正当前卫部队穿越公路时,突然敌人打响了伏击,戴安澜还是一如既往的冲在最前面指挥将士们苦战,就在这时,敌人的子弹击中了戴安澜,一颗击中了他的胸膛,一颗击中了他的腹部,但是他继续镇定指挥部队直到突围成功。由于200师给养中断时间太久,不但缺医少药甚至面临着断粮断炊,而且缅甸正处于雨季,他的伤势迅速恶化。1942年5月26日17时当200师到达瑞丽江畔茅邦村时,戴安澜将军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一代抗日名将牺牲在了缅北丛林之中,时年仅3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戴安澜的骨灰到达云南省腾冲县时,县长张问德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拜迎接英灵,从昆明到广西全州,沿途各城也都摆出供桌倾城祭奠。当200师路过云南境内一座县城的时候,一个位上了年纪的老华侨看到戴安澜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就上前拦住部队,把自己给他自己准备的一口楠木棺材献了出来,装奁戴将军的骨灰。

1943年4月1号,国民政府在远征军的出发地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戴安澜万人国葬,在葬礼上同时挂着毛泽东和蒋介石题写的挽联,戴安澜用一腔热血,谱写了中国军人的精神,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义无反顾的加入到抗日救国的最前沿,中国远征军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缅、印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交通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硝烟已经散去,但是,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在戴安澜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样的信念,这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追求的做人原则,也是为什么戴安澜将军在殉国69年后依然为人称道的原因。在毛泽为戴安澜将军写的挽诗中,其实在诗的前面还有一句题记“海鸥将军千古”戴安澜将军名安澜、号海鸥,能以海鸥为号的人,一定见过大海,胸怀天下。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