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饭菜都是您喜欢的,您多吃点。”“现在天冷了,以后出门可得多穿点。”“大伯,您的电暖气修好了,吃完饭给您送到家里去。”……12月20日中午时分,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孝老食堂又开饭了,志愿者一边为老人们盛满热腾腾的饭菜,一边叮嘱着日常琐事,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老人们的脸上。
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可以说是远近闻名。这个村建立孝老食堂,源自人和镇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的一次意外发现。“一天中午吃饭的时间,看到许多老人围在一起聊天,我催老人们回家吃饭,结果没过一会儿,老人们又都回来了,老人回家究竟吃没吃饭,为什么吃得那么快?”胡宗权说,为了一探究竟,他当天就跟随一位独居老人回家,发现这位老人懒得做饭,就凑合吃了一点。“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村里许多独居老人都这样。大家都在一个村,就是一家人,家人的事儿得放在心上。”胡宗权说,当天他就召集村“两委”成员研究,决定在村里创办孝老食堂。
消息一传出,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参与,爱心企业积极捐款、捐物,热心菜农免费为孝老食堂供菜……2020年12月,在各方的努力下,孝老食堂办起来了,村干部和志愿者轮流做饭,为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根据营养搭配,食谱每周更换,餐餐不重样。
在孝老食堂,记者见到了前来吃饭的谢秀兰老人,今年86岁的她精神矍铄,吃完饭后还主动帮志愿者收拾碗筷。“从孝老食堂一开办我就在这吃饭,孩子们都在外打工,但我一点也不寂寞,每天最期待的事儿就是来这儿,和大伙儿聊聊天。”谢秀兰高兴地说。
人和镇村孝老食堂“火”了,以此为原型创作的文艺节目《姐弟争爹》也被搬上了舞台,附近一些村子纷纷开始效仿,青县呈现出“孝老食堂”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人和镇村村民们还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到村里的白事简办活动中来。“过去,一场白事办下来要花三五万元,村民相互攀比,好面子给大伙儿带来了经济负担,这种局面必须得改,还要彻彻底底地改。”胡宗权介绍,2016年,人和镇村成立了移风易俗理事会,一支由64人组成的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也随即成立,大伙儿下定决心根除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俗。
村“两委”出台了一系列“白事简办”的规章制度,置办了活动板房、灶具、桌椅、电子鞭炮等供村民免费使用。村里谁家有白事,村“两委”和志愿者就义务帮忙操办,没有宴席,便饭只有一荤一素两个菜;每户白事花销不超过1.2万元;子女至亲穿孝服,吊唁的戴白花,孝服、白花都能反复使用……程序统一,一切从简。如今,这个村的移风易俗理事会已义务操办白事40场,义务出工4800多人次,累计为村民节省160余万元。
移风易俗,不仅带来了“人和”,还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2023年9月,人和镇村建起了水上火锅城,采取村民入股、集体经营的模式运行,村“两委”将大伙儿在火锅城志愿服务的工时计算成股金,年终分红时,和入股村民享有同等权益。有了火锅城,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为了解决老人们洗衣难、洗澡难的问题,我们村还建了孝老洗衣房、孝老助浴间。”胡宗权说,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孝老食堂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址,休息间、娱乐间、凉亭等设施齐全,孝老之风愈加浓厚。
《礼记》有云:“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现如今,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遍了人和镇村每个角落,绘就了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生动画卷。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王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