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浩
12月26日下午,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组团的山大二院北院区启用。这不仅是济南黄河北首家三级甲等医院,也是省内率先打造的“第五代医院”。同时,该医院在就医模式上还实现了从“病人围着医生转”向“医生围着病人转”的转变。
引入先进理念
营造温馨就医环境
据悉,“第五代医院”这一概念来源于法国,即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前瞻理念,创新组建由医技平台支撑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下的临床医学中心,结合国际先进的大健康医疗服务方向,实现由“病人围着医生转”向“医生围着病人转”全新就医模式的转变。
“呵护病患,关爱医护,开放共享,绿色自然”是山大二院北院区在打造“第五代医院”方面坚持的原则,旨在营造舒展、明亮、温馨的就医环境。
记者在山大二院北院区见到,新院区整体上西高东低,西侧中高层建筑靠近青宁沟水系,更为安静,因此该区域主要设置住院病房。医院二期建设后,青宁沟也将成为医院内河,打造亲水、近水生态场景。东侧4层左右的多层建筑靠近交通干道则设置诊疗区域,方便快速就医。院区内,3栋病房楼间均有小型景观公园,医院后续也将在室内布设绿植,形成室内可亲绿、室外有景观的温馨环境。
作为医院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性区域,门诊中心布局病房楼一层中间位置,空间宽敞,中庭位置通过精心设计,不仅营造泉水意象,也让阳光从上空悬挑天窗照射进大厅,减少就诊患者压抑感。
让建筑“躺”下来
缓解上下梯拥挤
有别于过去垂直化发展的第四代医院,低矮、扁平化的建筑形态是“第五代医院”的重要特征。这种建筑形态是对拥挤、紧张的车行、人行交通的减压。
沿着黄河大道看去,山大二院椭圆形的裙楼十分醒目,裙楼之上是一字排开的3栋12层病房楼,高度和周边住宅相当,改变了过去医院越建越高、人流车流扎堆的弊端,保证了病房楼采光充足。
通过建筑扁平化设计,让传统竖向设置的诊疗资料更趋于平面化,减少医护人员和就医群众上下电梯的频率,从而让就医过程更加顺畅。
借鉴航站楼模式
开车可直达最近诊区
山大二院北院区在就诊交通组织方面也和传统医院不同,这里地面实行人车分流,只有急救、应急等车辆能在地面通行,医护人员和就诊群众车辆直接开进地下车库,地下车库一层环形贯通,对应裙楼中不同诊疗区域,共设置4处车库落客区,去往不同诊区的人员可在相应落客区下车,通过扶梯或直梯直达。
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解建东介绍,北院区地下设置两层停车场,共有1200多个停车位,车位数与床位数比例达到1.2:1。据院方介绍,启用后,医护人员车辆停放地下二层,地上一层全部用于就诊群众车辆停放。
从病人围着医生转
到医生围着病人转
“第五代医院”最核心的特点是“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中心化建设”,即按疾病器官设置诊区,让过去病人围着医生转,变为医生及相关医疗资源围着病人转。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A区3层南侧的综合诊区。该诊区按人体器官部位设置骨科运动区域、心胸区域、神经区域、泌尿区域、腹部区域、两腺内分泌区域、整形美容区域七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包含了该器官各相关科室,以腹部区域为例,该区域开设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肝病科、结直肠肛门外科。
“比如说肚子疼,过去病人可能会挂胃肠外科就诊,但是检查之后发现并不是胃肠的问题,而是肝胆胰导致的肚子疼,这样病人就需要跑到另外一个区域甚至另外一座楼再去挂号、就诊。”山大二院门诊部主任霍延青告诉记者,在北院区,腹部诊区基本涵盖了所有治疗肚子疼的科室,病人只需来这里一站式就诊,哪怕腹部诊区不对症,旁边就有两腺内分泌区域等其他诊区,综合诊区也能快速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
据介绍,当前北院区基本可以实现一类病在一个区域内诊疗。未来,随着医院运营,将进一步推动“中心化建设”,打造诸如心脏病防治康复诊疗中心等在内的一批诊疗中心,同时,与相关检验检测区域一体化打造,进一步让医疗围着病人转,让病人少跑腿。
智慧化建设
让群众就医更方便
此外,山大二院北院区还通过智慧化医院建设,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如支持患者持电子健康卡全流程就诊,大力推进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医疗结算模式,减少排队缴费环节。
综合诊区内,记者见到了诊室配置的专用电脑,其屏幕比普通电脑更宽,能够分三栏同时展示病历、检查检验信息、诊断结果等,电脑旁一台小巧的扫码设备,支持医保码等进行挂号、就诊、检查、结算。“不论是综合诊区的设置,还是各种智能化的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群众就医更方便。”霍延青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