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很有名的一句话:“当你觉得生活太难,撑不住的时候,就去医院走走,看看那里的人生百态、生死无常。”
当然,生活没有那么多的生死无常,但一趟“住院之旅”,却让我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素养的缺失。
没遇到重大疾病时,人们往往对生命缺少敬畏,对健康缺少珍惜。
(资料图)
孩子无意识的一脚把我踹进了医院
今年4月底时,我突然感觉左眼左下方有一小块视野略有不对劲,就像是眼镜磕了一小角,我反复检查了好几次眼镜,但都没发现问题。因为没有眼部不适,眼睛也能正常视物,不影响正常的办公和生活,也就没太放在心上,以为是熬夜较多,多睡睡就好了。
5月初的一个晚上,睡前关灯闭上眼时,感觉眼前有闪电般强光划过。我暗道不好,自己查询了一些资料,隐隐怀疑自己可能是视网膜出了问题。
感谢自己长期从事健康科普宣教工作,意识到不对,第一时间就预约了眼科。经过眼压、眼底、B超、裂隙灯检查等系列检查,医生确定我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回想发病前,晚上睡觉时隐约地感觉到,被孩子踹了面部。医生表示,高度近视的患者,受到眼部外伤,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
因为属于眼科的急症,医生立刻安排我住院。
(资料图)
嫌麻烦和无知会让小病变大病
相较于其他有着重症患者的病房,眼科还算是个比较“祥和”的科室,基本没有听到痛苦的呻吟,也没有家属哭哭啼啼。
一个病房六个人,我最年轻,中老年患者居多,且大多有着高血糖、高血压等病史。除了白内障这种老年病外,其中高血糖导致的眼底并发症患者最多。
在闲聊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到眼科住院的三高患者,都是因为三高控制不佳,他们中很多人嫌麻烦,开过一次两次药后,就常年不调整药方不复查,有的甚至不服药。
印象最深的,是家住福州闽侯的老林,因为双眼视力降低到几乎看不见才来治疗。入院时,因为血压不达标无法如期手术,他便在病房骂骂咧咧,责怪医生没有提前开好降压药。老林还有高血糖、高血脂等病,但在询问是否有正常用药时,老林却毫不在意地表示用过,感觉没什么效果就停药了。
前来会诊的肾内科医生隐晦地表示,因为长期的血压血糖控制不达标,老林的肾受损严重,已经出现衰竭,急需引起重视,眼科手术后一定要去肾内科就诊。
老林嘴上答应着,回头就和病友抱怨医生总想着赚钱,药开一堆,越吃越坏,眼睛看完就回家了。
我不由感叹,像老林这样缺乏健康知识,又自以为是的行为,手术也是治标不治本。
心里的害怕有时比疾病更恐惧
医生进行术前谈话。
一般而言,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分为不进入眼球内部的巩膜扣带术(外路)和进入眼球内部的玻璃体切割术(内路)。所幸,我发现得及时,考虑到我目前的病情较轻,年纪也还算年轻,首选巩膜扣带术,风险较小并发症也较少。
医生告知了各种术中术后的风险,如:有可能外路手术失败要转内路手术,手术后还有二次脱离的风险等等。虽然我知道这是常规流程,医生也一再表示发生率很低,但心情还是非常忐忑。
谈话完,我反复地查看各种资料,研究各种失败的概率和可能性,特别看到有人半年内做了三次手术的报道后,更是吓得战战兢兢。
我甚至因为怕疼,怕自己乱动引发手术失败而一度找医生申请是否可以全麻,但被驳回。医生表示,全麻除费用增加、副作用增加外并没有什么好处。
入院第三天,手术开始了。
(资料图)
开始注射麻药,有一点疼,程度大概和牙科打麻药相同。用滴眼药水辅助麻醉,麻醉后的眼球已经不受我控制,也感觉不到疼痛。但在手术灯的强光下,我也能隐约看到医生的手术器械的靠近,缝线时的拉动等等。这些都让我紧张得双手紧紧抓住手术床的两侧,以至于手术结束后,整个背部僵硬,一度起不了身。
回头想想,当时应是情绪过度紧张——疼痛程度还好,很多时候是自己多虑了。当然,对手术的恐惧大家都有,同病房不少老人血压本来正常,术前就飙升,甚至高到无法手术而延期。
我想,如果术前谈话只告知患者家属,或患者不要过度搜寻手术中技术层面的点点滴滴,会不会更放松一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