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显微一线观察
文旅行业又又又又上热搜了。
然而,这一次火起来的不是某一个地方文旅,而是整个中国文旅。
最近,在海内外各大社交平台上,"ChinaTravel"这个关键词独占鳌头,带来了超高的流量。
在YouTube上,一支关于中国旅游的视频最高播放量已突破8000万次,在TikTok上,与中国旅游相关的话题总播放量接近10亿。
有数据显示,相关视频在全球各大社交媒体上的总播放量已累计超过50亿次,而涵盖中国高铁、中国地铁、中国风景、中国美食等在内的诸多细分话题,其总浏览量更是飙升至百亿次之多。
有自媒体总结了2024年度八大爆火事件,“中国旅游”赫然在列。
随着ChinaTravel的热度不断攀升,“周五下班去中国”也成了很多外国网友新的社交名词……
跨洋圈粉,海外网红扎堆挤进
米兰飞重庆的国际航班。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丛丛又累又困,但同机的几个外国人却显得很兴奋,拿着手机拍个不停。
“看来,ChinaTravel的话题榜下又要多几个热帖了。”
过去的一年里,丛丛明显感觉向她咨询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突然多了起来。
丛丛是一名留学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读书。今年是她在佛罗伦萨的第三个年头。上课之余,丛丛也在当地的餐厅兼职。
图 | 丛丛拍的佛罗伦萨街头
每次在为客人点餐的时候,得知她是中国人,经常有客人“抓”住她问个不停,比如中国哪里好玩,有什么好吃的,应该怎样规划路线、安排行程。
面对客人的询问,丛丛总是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
她也是在浏览社交媒体的时候才知道,“中国旅游”已经在外网火得一塌糊涂。身边的好多意大利同学和朋友都已经被“种草”,有的在计划中国行,有的已经在来中国的路上了。
图 | 丛丛拍的佛罗伦萨街头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堪比光速。只要带上‘ChinaTravel’的标签,相关视频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数万乃至数百万的播放量。”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到“跨洋圈粉”的行列当中,争相当起“中国旅游”的博主。
英国的“酒仙夫妇”——杰克与佩吉,通过镜头记录下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视频已累积超过300万的观看次数;
挪威的克里斯则通过尝试制作炸酱面、品尝臭豆腐、螺蛳粉等中国特色美食,成功吸引了超过2000万的粉丝关注;
而印度籍博主Nomadic Tour,他在北京、新疆、西安等地拍摄的旅游Vlog,在YouTube上意外走红,一夜之间收获了巨大的关注与赞誉……
不可否认,2024年,国外旅游达人心照不宣的关键词是“ChinaTravel”,抓住了这个关键词,就如同拿到了打开流量池的魔法钥匙。
以至于有中国博主略带“嫉妒”地调侃道:“老外想当网红实在太容易了,上中国旅个游就行。”
除了壮丽的山川河流和普通的烟火日常,博主们镜头里疾驰的磁悬浮列车、前卫的送餐机器人以及便捷的刷脸支付等高科技场景,更是让外国网友们惊讶得瞠目结舌。
“City 不City呀?”这是海外旅游博主们最喜欢在短视频里说的一句热词。
所谓“City不City”,意指够不够洋气,其核心含义在于形容一个地方极为城市化、极具时尚感、充满刺激与乐趣,令人感到极度愉悦与兴奋。
在流量主导的时代,流量汇聚之处即为人气所向,“中国就是一个流量密码。”
通过短视频与热门话题的广泛传播,无论是出于满足好奇心的需求,还是为了追逐流量热度,都极大地激发了外国友人对中国旅游的兴趣与向往。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间,全国各大口岸共计有2921.8万人次的外国人入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6.2%。
以上海、北京、广州三大超级城市为例,上海口岸今年上半年外籍入境人员数量达到203.5万人次,约为去年同期的2.8倍。
截至11月30日,本年度上海口岸的入境外国旅客人数已超过400万,实现了对去年同期数量的两倍增长,稳居全国空港入境外国旅客数量的榜首。
北京口岸今年上半年入境的外国人达到102万人次,同比增长257%。而在广东,上半年经由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外籍人员已超过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82.1%。
“放眼望去,到处‘长’满了外国人——俄罗斯人挤爆三亚,泰国人蜂拥至重庆,韩国人迷上张家界,在上海老字号店铺,抢购蝴蝶酥的人有老外,在西安唐乐宫内,异域面孔和声音也是司空见惯。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国外了。”有网友开玩笑说。
在美国生活的万先生今年春天回国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入境外国人的数量明显增多了。那时还不是旅游旺季,入关的队伍已经排了好几条长队。
“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一半。”万先生说,“很多人光看面孔以为是华人,但一开口却是叽里呱啦的各种外语,有新加坡的、马来西亚的、泰国的、日本的、韩国的等等,还有很多来自欧美国家的游客。”
多元化的游客构成,凸显了中国入境游市场蓬勃发展的现状。
以往,旅行团多倾向于涌向海外,而今情势逆转,入境游表现远超出境游,中国各大城市已成为外国游客竞相探访的新热门选择。
突如其来的“蓝海市场”
入境游的升温不仅催生了地陪、伴游等小众职业,也为原本就在旅游行业内工作的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业务增长。
从今年四月起,Diana就忙得不可开交,一直在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
虽然她数不清到底接待了多少不同国家的客人,但她微信朋友圈里那些丰富多彩的工作照和与各国游客的合影,就是她忙碌状态的证明。
Diana是一个湘妹子,在北京求学、工作并生活了十几年。凭借英语专业的背景和对旅游的热爱,成为一名英语导游对她而言似乎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前几年疫情的时候,许多同行纷纷转型,但她依然为热爱坚守。这份坚持也为她带来了如今的“柳暗花明”。
过去一年,通过熟人介绍、旅行社推单以及自媒体引流,Diana的业务逐渐走上正轨。
图 | Diana的个人主页
一般而言,11月和12月是入境游的淡季。此时,大多数外国人都在准备过节,但是这个冬天,Diana依然很忙。
12月21日这天,她又接了一个十来名游客的新团。这个周末以及圣诞节,Diana又要和客人一起度过了。
图 | 客人给Diana的手写感谢信
“据我所知,有些旅行社明年的入境游业务已经应接不暇了。”曾经的导游小唐说。
小唐原本是一名专业的中文导游,本科学的是旅游管理,毕业后的前几年一直在做导游。
疫情期间因业务停摆,她不得不转行做起留学销售。尽管如此,业余时间她还是会带一些外省来北京旅游的地接团。
随着入境游的强势回归,小唐打算再考个英语导游证,重返旅游行业。
“就算是反应迟钝的人,估计也能感觉到,现在入境游是真的火了!”
在某音,有声音预言入境游将成为2025年最热门的旅游领域之一;而在小某书上,已有用户在积极寻找“入境游搭子”,并迅速吸引了数千人的响应;与此同时,传统旅游业的从业者们也在招兵买马,准备明年拓展新业务,大展身手。
有人说2024年是被ChinaTravel硬控的一年,入境游迎来了史诗级的利好。这一年,中国的入境游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全国各省市的入境游收入也屡创新高。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报告以及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统计,2024年中国的入境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全国范围内,入境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据预测,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而入出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则将分别超过2.64亿人次、1070亿美元。
具体到各省市,虽然详细数据可能因地区和统计口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以张家界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张家界共吸引接待入境游客129.43万人次,同比增长255.47%;创造入境旅游收入35854.1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61%。
“咱们做旅游生意的,只要跟着国家队的节奏走,基本上就能享受到这波市场红利了。”一位旅游从业者说。
为全世界提供“松弛感”
ChinaTravel的爆火,表面上看似是自媒体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则是得益于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与深化。
自2023年起,我国陆续出台、恢复了一系列免签政策,这些政策成为推动今年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的关键因素。
这些举措涵盖了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以及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多种便利措施。
就在最近,国家移民管理局又发布了最新的过境免签政策细则:
规定自2024年12月17日起,在继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的基础上,将过境免签的最长停留时间从144小时延长至240小时,为国际旅客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旅行时间窗口。
具体来说,符合条件的俄罗斯、巴西、英国、美国、加拿大等54国人员,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时,可从24个省(区、市)的60个对外开放口岸中任一口岸免签来华,并可在规定区域内停留活动10天。
与此前的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相比,此次政策调整不仅延长了停留时间,还增加了适用口岸和可停留活动的省份。
随着一系列免签利好政策的推出,外国游客对于中国旅游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
对于旅游市场而言,国家级政策的加持如同强大的“催化剂”,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也让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步入快车道。
有媒体报道说,今年“十一”的时候,入境游就已经“热辣滚烫”了。某旅游平台发布的《2024国庆旅游预测报告》显示,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入境游呈现出比出境游更为迅猛的增长态势,订单量同比激增60%。
为了进一步提升入境游体验,中国各地政府和文旅部门纷纷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
以北京为例,故宫博物院不仅增加了多语种导览服务,还推出了夜间开放项目,让外国游客能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海则通过举办“国际旅游节”,吸引了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参与,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0%。
“我们在很努力很拼命地为全世界的游客提供松弛感。免签服务全面升级,大湾区旅行说走就走,立体交通网络让旅行更丝滑。多元化的旅游场景,让你玩出松驰感。”广东某网红博主这样说。
由于工作关系频繁往来中国的英国人Dave表示,免签政策极大地便利了他们这些经常全球出差的商务人士。
由于疫情的影响及业务范围的调整,Dave已经将近五年没来中国了。
最近,他和同事一起到上海短期出差,这也是他2024年的最后一次国际旅行。完成这次任务后,他就要返回伦敦,与家人一起过圣诞节了。
“现在,我对来中国有了更多的期待。” Dave说。
入境游热潮汹涌的背后,是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魅力。
一项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入境游客的核心吸引力主要源自中国丰富的文化以及美好的生活体验,其中,超过六成的游客更是将亲身体验中国文化视为他们来华旅游的首要动机。
流量泼天而来,如何有效地接住并充分利用这些流量,似乎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过去两年,中国各地方文旅都在内卷式吸引国内其它省份的小伙伴,新的一年,是不是要把“火力”集中到吸引外国友人上了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