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称,本月初我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我国决定加强对美国相关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
一、禁止向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两用物项。
二、对于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的两用物项,原则上不允许对美国出口;针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的出口,要实施更为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自公布之日起,本公告正式开始实施。
中国近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令美西方国家有些不知所措。首先,由于美国对台政策引发中方不满,中国将13家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公司列入反制清单。这一举措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对相关企业发出警示,另一方面也是间接对美国政府的台海政策施加压力。
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也有相应动作。近期中方展开了对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这一调查使得英伟达的市值一度下跌数千亿美元,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在与美国高科技博弈中的一个环节。
除此之外,还有消息透露,中国供应商正在逐渐限制对美欧客户供应无人机关键零部件,并且计划从明年开始进一步收紧无人机的出口管制。这一系列的举措,显示出中国在外交、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应对外部挑战的态度和能力。
欧盟也意识到了中方相关举动的警示意义。12月9日,欧盟中国商会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共同发布了商会相关报告。该报告指出,“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在欧中国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关键词,78%接受调查的企业都认为欧盟当前的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增高”。中国企业普遍觉得,泛政治化对商业领域的影响不可轻视,它们期望欧盟能够为在欧的中国企业营造公平、公正且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报告还表明,中国企业在欧洲经营面临压力,营商环境不断恶化,整体评分已经连续第五年下降。
不久前,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西方媒体的视野中颇为活跃,频繁接受采访,积极出席各类相关活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推广她的新书《自由:1954年至2021年的回忆》。期间,法国的《观点》杂志向默克尔提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德国是不是正被逼迫着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站到某一方的阵营呢?默克尔对这个说法给予了完全的否定。她明确表示:“欧洲的利益并非总是与美国的利益相契合。”默克尔还进一步阐述道:“当下,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正逐步疏远,而在这种态势下,欧洲感受到了压力。欧盟应该有能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利益的、与中国交往的路径。我真心希望能够如此,毕竟中国和欧洲在经济上脱钩不会产生任何益处。”
在当前欧洲中美博弈加剧、中欧关系面临复杂局势之时,默克尔的相关言论有着特殊意义。默克尔在她的书中提到了诸多内容,一方面,她对自己任内存在的政策失误进行了反思,像在数字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不足就被她提及。同时,在气候保护方面,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她还为自己曾经捍卫的“债务刹车”机制做出了辩护。另一方面,她阐述了自己对华政策的价值导向与务实性,着重强调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明确表示反对与中国“脱钩”。默克尔的这些言论无疑为中欧合作增添了更多理性的元素。虽然有部分媒体批评她说话避重就轻,但是在德国政坛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很多德国人还是怀念默克尔执政时的稳定局面。
近日,欧盟统计局发布了相关数据。2022年,欧盟汽车行业来自非欧盟消费者的国内增加值为789亿欧元,在这当中,中国是2022年欧盟汽车产品的最大消费国,其所占份额达到欧盟汽车行业国内增加值总额的21%,这一比例超过了美国和英国。同时,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还表明,2022年受欧盟最终消费的推动,非欧盟汽车行业增加值达346亿欧元,而其中大部分增加值是由中国生产商贡献的,中国生产商在这方面领先于日本和韩国生产商。默克尔的说法实际上也代表着大多数欧盟人的心声,中方对欧盟的影响绝不是(此处原句未完整表述影响绝不是什么情况)。
默克尔重新出山,暗示中国对欧洲“高抬贵手”,这一情况是不难理解的。欧盟在中美博弈中处于尴尬境地,默克尔深知此点,她也明白唯有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欧洲的利益才不会受损。
那么,中国是否会对欧洲手下留情呢?这要看欧盟的态度与行动。倘若欧盟有足够的诚意,积极与中国磋商、解决分歧,中国可能会考虑给予一定的宽限与合作机会。反之,要是欧盟继续奉行对华不友好政策,甚至加大制裁力度,中国必然会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以捍卫自身的利益与尊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