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百色北环高速公路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翻转腾挪在十万大山间。“大家带好手机,在会议室门口扫一扫,隧道地质特征交底会马上开始了!”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百色北环高速项目技术主办王禹正在组织隧道作业班组人员扫描二维码,对隧道主体模型开展可视化交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色北环高速是广西统筹推进建设的重大高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广西高速公路网,对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具有重要意义。百色北环高速项目二标段全长约7.4公里,建设内容包含隧道、桥梁、涵洞等,其中隧道、高墩、高边坡施工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局部区域地质条件差,危险性高,施工安全管控难度大,对项目团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施工过程中如果对地质不了解,‘蒙着眼’干活,出现对围岩防护不到位的情况,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项目总工卢善桐担忧道。标段中的六联隧道总长度约2公里,属于长隧道,地层主要为粉砂岩,地质稳定性较差、情况复杂,存在隐蔽性较强的安全隐患。正因如此,项目团队决定把“慧眼金睛”搬进八桂大地。

卢善桐当即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攻坚小组,在相关专家指导下,小组成员经过考察和反复比对其他施工案例,决定搭建项目级BIM数字协同管理平台。在施工前,结合设计图以及地质钻孔数据建立隧道地质三维模型,再通过BIM软件建立隧道主体模型进行整合,形成可剖切查看的信息模型,合理确定隧道围岩等级及相应支护方式。

“可视化技术对现场调度和施工人员应用难度大,对硬件设施有较高要求,有些成果他们不能直接使用呀。”项目技术主办王浩提出了困惑。项目团队向一线作业人员进行交底时,若是集中面授的交底,一线人员无法记下全部关键信息,而将BIM模型生成动画让大家观看,又无法做到全方位便捷地实时查看。如何将可视化技术做成像“小程序”一样的轻便应用,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新课题。

为此,卢善桐提出“一切从简”四个字,探索打通可视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能不能做到像线上支付那样,大家扫个码就能清晰看到施工流程呢?”在技术研讨会上,卢善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顺着这个思路,技术团队利用BIM轻量化引擎,将BIM模型上传至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交互与模型浏览,并为现场的作业人员打造独属的“教育ID”。项目的安全操作规范、施工交底全景动画等资料实现扫码即见,一张张二维码被张贴到项目部、工区等显眼位置,巧当现场“教科书”,潜移默化中让标准化建设深入人心。

通过可视化、便捷化的安全技术交底,项目建设实现了对地质特征更直观的风险管控,六联隧道也成为全线首座实现贯通的隧道,有效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

“项目团队练就的这双‘慧眼金睛’,不仅能为安全生产贡献力量,更能为公司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项目经理周聪欣慰地说道。当前,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百色北环高速项目二标段两项数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成果已斩获五项国家级殊荣,未来,更多智能化、数字化施工技术还将如繁星般闪耀在项目一线。

(大众新闻记者 白晓 通讯员 王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