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极氪科技集团要力争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年销百万台级全球化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荣威和飞凡品牌合并、几何并入银河品牌、本田和日产开启合并谈判……“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成为近期全球汽车市场的关键词。

“合并和联合是趋势。”谈及这一话题时,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对记者说,“如果单纯依赖‘价格战’而忽视品牌建设工作,那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变得非常困难,只有加强体系能力和综合能力建设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11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极氪、领克两大品牌股权结构优化、全面战略协同正式开启。优化后,吉利汽车对极氪控股比例增至约62.8%,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整合后新公司简称为“极氪科技集团”,旗下拥有极氪、领克双品牌。

“极氪和领克的整合,并非简单的合并相加,而是双方业务的深度重组,将为‘新极氪’带来更强的协同效应,助力其快速拓展产品和市场空间。”安聪慧表示,极氪科技集团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努力,成为一个年销百万台级全球化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安聪慧表示,今年领克全年预计销售新车近30万台,极氪全年预计销售新车约20万台,合计年销将超过50万台。想要在两年时间里实现年销百万台的目标,需要年销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这一结果,必须有更为出色的产品作为支撑。

12月22日,领克首款纯电SUV领克Z20在上海正式上市,限时领享价13.59万元起,提供3款版型选择。

据了解,领克Z20延续领克全新一代设计语言“The Next Day”,并在领克四大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特别加入了第五大设计原则“空气效率”。与此同时,新车采用轿跑溜背造型,风阻优化多达13处,实现更低的风阻系数,续航直接提升达52.5公里。

尽管是一款紧凑型纯电SUV,但领克Z20拥有2755毫米的长轴距,整车套内面积达4.03平方米。此外,领克Z20拥有36处储物空间,结合灵活可变的储物方式,满足消费者对多种场景下生活乐趣的追求。

安聪慧介绍,领克Z20搭载新一代亿咖通·安托拉计算平台及新一代7纳米车规级龙鹰一号芯片,以及领先的LYNK Flyme Auto领克智能座舱系统,以15.4寸操作大屏为依托,进一步提升人们驾乘的便捷性。

在消费者关心的续航和充电领域,领克Z20同样进行了深耕。新车使用了4.5C闪充技术,充电15分钟即可实现电量10%-80%,续航增加超370公里;充电8分钟,可以补能200公里,让纯电出行再无续航焦虑。

“领克Z20展示出了领克在纯电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它的正式上市,不仅代表领克纯电战略的全新里程碑,也标志着领克在践行‘持续改变移动出行方式’的道路上开辟出崭新图景。”安聪慧说,“2025年领克将推出3款全新插混产品,为年轻用户和新生代家庭带来更多便捷出行体验。”

事实上,想要在销量表现上再进一步,除了出色的产品外,精准、有趣的用户链接同样非常重要,和领克Z20上市同一天举行的2024Co客大会同样引人关注。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介绍,Co客大会已经连续举办7届,不仅是一年一度的领克用户盛典,还集中展现了领克“不止于车”的用户生态体系建设成果。

“今年的活动现场,不仅展示了领克与用户共创的Hi Co客系列商品,还有涵盖家居、潮牌、文创等多个领域的‘领地伙伴市集’限时营业。领地伙伴是首个汽车品牌与用户共创的商业运营生态,创造了品牌与车主之间的全新连接。”林杰对记者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领地伙伴已超1.2万家,遍布全球4个国家的314座城市,实现了生活场景全覆盖。随着领克纯电产品Z20的到来,领地伙伴“充电驿站计划”也正式启动。接下来,领克将和用户共建休闲、补能一站式解决体验。

“尽管极氪和领克官宣整合到现在刚刚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整合的速度非常快,效率也很高。”安聪慧透露,“双方将在品牌、商业模式、用户运营、营销、销售等层面保持独立;在产品架构、技术研发、供应链、生产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发挥规模效应。”

记者了解到,整合后,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以“豪华、极致、科技”品牌调性,覆盖高端豪华市场;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以“潮流、运动、个性”品牌调性,覆盖中高端市场。

而在汽车出海领域,极氪科技集团将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加大投入和本地化的力度,强化欧洲及新兴市场布局。目前领克在海外市场的进度和脚步较为领先,极氪加速跟进,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并与当地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中国品牌存在巨大的机会。”安聪慧总结说,“极氪和领克的结合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显著提高抗风险能力。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极氪科技集团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中国版的BBA(奔驰、宝马和奥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