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站在新旧交替的门槛上,回望过去一年,消费品牌总有新鲜事、新热点、新玩法,而无论是新兴趋势的萌芽还是传统模式的变革,都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时刻,品牌数读推出“年终时光机”系列文章,一起回顾过去一年中有变化、有意思、有意义的商业。
作者 | 卢思叶
编辑|童洁
头图来源 | 微博@WOWCOURL
品牌的人才流入或者流出,往往与其发展势头密切相关,也侧面反映着品牌的战略方向。
过去一年,零售品牌有哪些关键的人事变动?从奢侈品、鞋服、香化三个品类的头部企业来看,品牌数读发现,人事变动的选择越来越谨慎,但关键的高层变动依旧不少。
透过头部品牌的人事变动,我们尝试看到一些行业和品牌的现状,和未来战略的中心和重点。
1
奢侈品焦虑,频繁换将
奢侈品行业的人事震荡在今年尤其剧烈,市场下行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参与者,LVMH、开云、历峰等集团巨头都在推进架构重组,旗下品牌和业务的负责人或晋升、或流转,改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谨慎。
每个品牌都希望有一个能够扛住市场压力的领头羊,一把手级别的调整很关键,据品牌数读不完全梳理,今年已经有超过20个头部奢侈品牌更换完成、或是正在交接“首席执行官”的岗位。
如近期,开云集团旗下品牌Saint Laurent、Balenciaga同时宣布换帅,现任Saint Laurent首席商务官Gianfranco Gianangeli将出任Balenciaga CEO,Balenciaga CEO Cédric Charbit将交换担任Saint Laurent 的CEO。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调整标志着开云集团在高管层面进行战略性重组。在此之前,开云集团旗下第一品牌Gucci也宣布了换帅消息,副CEO Stefano Cantino将接替Jean-Franois Palus,担任Gucci CEO,任命将于2025年1月生效。
距离上一次Gucci的高层变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去年7月时任Gucci CEO的Marco Bizzarri离职,集团内的董事总经理Jean-Franois Palus暂时接管该职位,如今一把手之位终于将有归属。
频繁换帅透露出Gucci的的焦虑,作为贡献开云集团一半收入的核心品牌,Gucci的压力很大但表现并不好。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Gucci第三季度收入大跌25%至16.4亿欧元,录得今年以来最大跌幅,同时也是开云集团旗下跌幅最大品牌。
业绩“跌跌不休”,Gucci迫切地期待一个能够焕新品牌又能拉动销售的强劲管理者出现,同样需要的还有LVMH集团的核心品牌Dior。
参考最新数据,LVHM集团的LV和Dior所属的时装皮具部门第三季度收入下跌5%至91.5亿欧元,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录得销售额下降,其中Dior的业绩表现还低于部门平均水平。
与Gucci一样,Dior业绩出现下滑,品牌力和热度都在走低,为改变现状,今年10月Dior宣布任命前Miu Miu CEO Benedetta Petruzzo为董事总经理。
老牌Dior或许也想借助外部的力量,跟上年轻品牌的热潮。Miu Miu是近两年最红的奢侈品牌之一,在Benedetta Petruzzo的带领下,Miu Miu今年上半年收入猛涨93%至5.3亿欧元,增速远远超过Prada的6%,品牌已经连续14个季度高增长。
另一个更加焦虑的品牌是Burberry,今年7月,Burberry任命新首席执行官Joshua Schulman,接替Jonathan Akeroyd的职位,后者任职时间仅为两年。
过去五年间,Burberry已经三度换帅,业绩却还在下滑,这一难题同样摆到了Joshua Schulman面前,目前他提出了“Burberry Forward”战略计划,效果如何还需时间验证。
两个轻奢包袋品牌Coach和Michael Kors在今年都有不少关键的人事变动,Coach中国区迎来一位新总裁Liliana Lucioni,近年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投入明显有增加。
与之对比,Michael Kors的销售表现疲软,尤其在亚洲市场下滑明显。就在上个月,MK母公司Capri集团宣布Michael Kors首席执行官 Cedric Wilmotte离职,职位由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John Idol接替。
Capri集团曾在业绩电话会议上承认,近年来品牌定位方面出现战略失误,并推出1亿美元成本节约计划,计划在未来两年关闭表现不佳的门店、改进供应链流程,优化运营并提高盈利能力。
另一个奢侈品类目中,以历峰集团旗下的珠宝腕表品牌为主,卡地亚、梵克雅宝、积家、江诗丹顿等都有高层变更动态,但以内部流动为主。
其中,奢侈珠宝品牌De Beers近日引入了Henry Jun Liu出任品牌首席营销官,全面负责品牌全球营销战略的制定与执行,致力于推动品牌的增长计划。
在加入De Beers之前,Henry Jun Liu曾任Tiffany的全球营销高级总监,期间主导了多个标志性体验活动、展览及概念店项目。可见,新东家De Beers也想打造在营销传播和门店渠道等方面的影响。
2
户外和出海
在人事变动里也是热门
作为零售热门板块,运动鞋服也是今年人事变动的热门场域。在2016年就加入lululemon的首席产品官Sun Choe,今年离开这个黑马品牌,成为Vans全球品牌总裁,颇受市场关注。
一直在强调全球战略的安踏,任命了专业运动群国际事业部负责人肖泳,全面负责安踏品牌国际事业部的管理工作,向安踏专业运动群首席执行官徐阳汇报。新负责人将带领团队,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提升安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去年年初,安踏公布了上市 16 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多位核心高管的岗位、职能变动,一年过去,安踏的架构似乎已经清晰了许多。
安踏集团的多品牌战略也表现在人事变动之中,收购本土瑜伽服品牌Maia Active后,安踏集团零售副总裁赵光勋出任Maia Active品牌总裁,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任命举措意味着安踏将强化女性运动业务板块。
头部品牌的人事变动不单单是团队变化,也可以从外部窥见品牌的现状、战略的中心和重点。
国内龙头积极出海,国际运动龙头却有了很多难题,今年里,Nike陆续更换了集团全球总裁兼CEO和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业绩表现不佳,Nike加快调整来适应市场。
根据《俄勒冈人报》报道,2024年7月Nike宣布裁员了732个工作岗位,包括32名副总裁、112名高级总监和174名总监,这些高管职位占公司高管总数的40%以上。
新团队中,Nike老臣Elliott Hill接替John Donahoe成为集团的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对于关键的中国市场,Nike任命董炜为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并兼任户外子品牌ACG的全球首席执行官。
资料显示,董炜于2005年加入耐克中国,过去十年间,她出任耐克全球副总裁、耐克大中华区总经理,负责制定大中华区的远景目标和增长策略。
这项任命可以看出,Nike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推动户外品牌ACG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意图。
此外,在统计的运动和部分服饰品牌中,不仅有新任命和离任,还有两个重新上任的高管。Under Amour品牌创始人Kevin Plank、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都在今年重回公司一把手的位置。
原因在于,尽管不是一个体量和品类,安德玛和美特斯邦威却都有同一个难题:品牌老化缺活力,需要找到新增长。创始人回到市场一线,或许是凝聚团队和聚焦目标的方法。
而不止传统品牌,发展中期的品牌也会遇到创始团队出走的状况。
如一直担任澳大利亚护肤品牌Aesop首席执行官的Michael O'Keeffe于近日卸任;法国户外运动品牌Salomo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co Fogliato在上半年离职……
两个品牌都分别是赛道里的热门选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势头正盛,新帅什么时候上任、能否顺利接棒,都是未知数。
3
国际美妆品牌
“团队本土化”
同样波动的市场环境,也让美妆品牌的人事变动增多,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三家美妆集团巨头今年都有CEO级别的变动。
资生堂任命前中国区CEO、现任资生堂集团社长、COO藤原宪太郎担任集团总裁兼CEO,任命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
雅诗兰黛的CEO备受期待,新CEO Stéphane de La Faverie将接替Fabrizio Freda,任命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他还将同时兼任该集团总裁。
雅诗兰黛的业绩表现并不好,2024财年收入下跌2%至156.1亿美元,净利润暴跌61%至10.1亿美元,急需“救火”。
据《化妆品观察》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跨国美妆企业已发生近80起高管更换事件,其中集团、部门、地区“一把手”的轮换比例高达75%,变化之快、变动之剧、变革之强均超过往年。
国内企业中,两家化妆品上市公司在今年迎来了新的一把手:珀莱雅原副总经理侯亚孟接替方玉友任公司总经理一职,上海家化则聘用前高鑫零售CEO林小海为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
据悉,侯亚孟是珀莱雅实际控制人侯军呈、方爱琴的子女,这也意味着这个创立21年、营收即将奔向百亿的企业正式进入二代接班阶段。
统计的美妆品牌中,也有部分品牌出现了频繁更换CEO。
欧舒丹集团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Laurent Marteau不久前辞任,其于今年4月正式上任,至9月16日任期未满半年,是欧舒丹集团自成立以来任期最短的一届CEO。
韩国品牌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区在4月迎来新帅朴泰镐(Taeho Park),全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发展与管理,这也是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三年内再次更换一把手。
不过,外资品牌的人事变动大多传达出投入中国市场的信号。如欧莱雅今年增设了中国区副CEO一职,由欧莱雅中国区高档化妆品部总经理的马晓宇出任,分管欧莱雅中国业务部门。
本土化一直是国际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主线任务,在人员配置上,找到一个懂中国市场的人管理中国市场,已经是品牌的共识。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告知
转载、合作或加入社群,请联系小编:xdskefu
加小编好友请注明公司和来意
「数读100个品牌 」往期文章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 | 丨丨 | | | 丨丨 | | | 丨 | | 丨丨 | 来伊份 | 丨 | 丨 | | | 丨丨时尚 | | 丨 | | 丨丨 | | 丨丨丨 | | | | 丨 | | | 丨 | 丨 | 丨丨 |
「赢商矩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