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河》讲的是生命中的‘来不及’,或者说是‘慢半拍’,这是人生的常态,是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共鸣的。谍战题材要写的,是谍战人员的生活,而不是人活在了谍战中。 "日前,作家、编剧海飞长篇《苏州河》全新修订再版,新增番外篇《走马灯》,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预计明年1月初上演。

自2022年3月出版后,《苏州河》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等。得名自上海地标苏州河,《苏州河》将正传中散落的线头再次拾起,重述主人公陈宝山的前史与后事,让告别来得更晚一些。前不久,"浪奔浪流里的上海往事——海飞《苏州河》分享会"在上海朵云书院·戏剧店举行,海飞与小说家路内、小白、《上海文学》副主编来颖燕围谈。

"我对整个上海都感兴趣,很多亲人都生活在这座城市,我小时候经常往上海跑,穿梭在弄堂里,对上海的历史也是如数家珍。"海飞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大世界》《苏州河》《秋风渡》都和沪上地标建筑、历史文脉息息相关,下一部打算创作《提篮桥》。"人的命运倒映在河流的波光里,有时候你不知道人生会在哪里拐弯,河流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学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河》创作动念起于十年前,海飞说从小就有个警察梦,也深受香港武侠、警匪电影影响。在他看来,故事往往大同小异,而真正能体现出作家能力和个性的,是细节的布置。他认为,所谓求新是一个伪命题,讲故事的方法从古至今几乎已穷尽,重要的是人物和人物的情感,以及如何通过丰富细节去夯实作品。

比如,小说男主人公警察陈宝山看到心爱的人跟另一男人亲热走过,就将原本准备送给她吃的糖炒栗子埋在苏州河边,他觉得来年会长出一棵栗子苗。这个细节在小说结尾得到呼应,第二年春天,陈宝山重病不久于人世之时,河边竟然真的长出了栗子苗。不需要过多言语,人事的变化与命运的幽默都在其中了。

这种首尾呼应在《大世界》中也有体现——男女主人公回到早年居住过的一间屋子,房间陈设都变了,只看到当年放床的地上还留有四个桌腿的印子,这样的细节推动情感的累积,更为动人。路内评价,《苏州河》就像纯粹的"结晶体",将各种人性和时代的命题充分提炼出来,笑言海飞似乎"迷恋子弹射向人的瞬间以及人体作出的反应","子弹速度极快,而海飞动用艺术想象力,放慢了整个过程,重构事件发生一瞬间的细节,像是两个生命体的碰撞。"

小白认为,海飞小说中充满了各种各样"钩子",《苏州河》每一节开头都会提供兴趣点,吸引读者看下去,恰到好处的悬念设置以及精准节奏控制,直截了当,使得故事提供了有层次的体验感,呼应了当代文学中个人际遇与时代潮流碰撞的命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飞小说的细节是沉潜到生活现实中的,有毛茸茸的触感,也具有一种向上飞升的力量,引领到读者达到情感层面。"来颖燕评价,海飞尊重笔下人物,花足够心力去理解他们的内心,让小说具有力量。

近年来,由海飞小说原著改编成的电视剧《麻雀》《谍战深海之惊蛰》等热播,《醒来》《捕风者》等剧集也即将开拍。谈及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海飞直言,"写小说更快乐,更接近艺术上的自我;写剧本则要更考虑契合产业各链条环节的配合。"他进一步形容,在剧本创作中贯彻小说思维,可使人物更"深",达到情感上极致;用剧本的思维去构架故事,可使结构、人物关系更加扎实。

"小说和电影是留白的艺术,很多东西要去意会;而电视剧是要写‘满’,说明白才行。这其中,人物关系结构极其重要。"海飞认为,要警惕创作的"娴熟",珍视"粗糙"的经验,"那是新鲜茅草才具有的力量"。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出版方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