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禅宗至高无上的经典,也是最著名的经典之一。《金刚经》告诉我们五个顶级思维:制心于一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借假修真、利他、祛魅。

1、 制心于一处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告诉我们,心不能抱持着过去的主观,评估现前情境,企盼未来。生命的实相和意义在当下,我们要活在当下。

人的焦虑和内耗的原因往往在于同时想的事情太多、脱离当下,要么为了已经发生的事情懊恼后悔,要么担忧或期待未来。

智者们制心于一处,活在当下,不为过去,不为将来。安住在每一个当下,前事不滞、后事不迎、当时不杂。不为过去纠结、不担忧或期待未来。杜绝杂念,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借假修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告诉我们,宇宙中存在的一切必然变化,不变化的必须不存在,都是一时变化的情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如梦幻泡影,我们应以这种心态看待每一个当下的情景。

我们所面临的情景、我们对情境的主观想法也都是一时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变化。我们也在变化,过去的我们非现在的我们,现在的我们也非将来的我们。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告诉我们,所有眼前情境,只是条件一时聚合无常的空性。把随时变化的情境视为非真,就是寂静彼岸的开悟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梦幻般的眼前情境,我们不应执着,但也不能太不当真,而应持借假修真的思维。

‌借假修真‌是一种通过外在的事物来修炼内在精神力量的方法,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假‌指的是外部情境和表象,而‌真‌则是指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本心。

生命的实相和意义在当下,我们不能脱离当下、要活在当下、过好当下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眼前情境的梦幻性,放下执着。不被眼前情境所执所困、以超然的心态对待,利用情境来磨练我们的内心,练就强大的内心。这样才能摆脱痛苦和烦恼、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觉醒,更好地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和险阻,境随心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告诉我们,修行者不应对眼前任何情境心生好坏顺逆分别,应以没有自我主观想法,融入当下情境。

世间万物都在变化,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的观点、执着和立场等跟不上变化、与变化相左,则往往容易被变化所困。

世界往往不依照我们所期待而变化,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在于眼前情境与期待不符、拒绝接纳变化。

成功的人和企业,往往融入环境变化、顺应变化,把握和利用趋势。失败的人和企业,往往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喜好或过往的经历等,拒绝变化,被时代和趋势所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能接纳眼前情景、不能融入变化的根源,在于心有所住。

开悟者们以无所住的心态对待任何的情境、所以能够接纳一切、放下一切。不留恋什么,选择或排斥什么。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观点、经历、人际关系和情绪状态等,一切随缘。

凡有所住,必有所执,必为所困。无所住、则无所执,无所困。当心无所住、无所执时,痛苦和焦虑便无从生成、无处可依附。

心无所住,去除得失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很多时候,当你不在意结果时,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

心无所住,放下情执,一切随缘,摆脱人际关系的困扰。

内心的平静和超然、人生的自在和幸福出现在无所住时,寂静的彼岸也出现在无所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利他

福德在于帮助他人、成就他人。 《金刚经》中一再反复地说:“假如善男信女们将《金刚经》中的四句话为别人解说,他所获得的福德远胜于以恒河沙粒数的三千大千世界财宝来布施的福德。”

稻盛和夫将其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均为客户为中心,将客户需求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通过帮助客户解决痛点、创造价值来成就自己。

人的成功也离不开他人和社会,需要利他和双赢的思维、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祛魅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告诉我们,如果把佛当成神祇,学佛、拜佛为的是有所求,那么便是走错了路,抵达不了寂静智慧的彼岸。

佛就是开悟的自己,信佛不是烧香求佛,而是践行佛陀的思想与修道成佛的方法。

佛经强调。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

人人也皆可成圣,正如王阳明和孟子所强调的,只要内心向善,心存良知,修身养德,升华思想,人人皆有成为圣贤的潜能。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和内心的觉醒,在于停止慕强、学会祛魅。如如不动即如来,只有学会祛魅,才能内心强大,才能在任何情境面前都保持内心平静。才能真正觉醒和开悟,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