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达·莫里逊(Hedda Hammer Morrison,1908-1991),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父亲是个出版商。莫里逊的家里后来曾经送她到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的医学院去攻读,但她不久就说服家人,改到慕尼黑最早开办的一家摄影学校学习,从此开始了摄影师的生涯。
赫达二十四岁那年(一九三三年)偶然在一份摄影杂志的广告上发现,中国北京的一家德国人开设的哈同照相馆正在征召一名会讲英、法、德语的女摄影师。她认为这个职位非己莫属:她会这三种语言,她的施瓦布地区的出身——当地人在德国以刻苦耐劳著称,而且她还是个女性——老板的盘算是可以少付些薪水。结果不出她的所料,北京的照相馆果然相中了她。
那个时代的中国,对于一个德国年轻的单身女性来说,实在是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但她还是只身离开德国前来中国。
赫达其后十三年里在北京度过的岁月,就是带着相机,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拍摄下如今大多已经荡然无存的旧日景物,留给后人嗟叹其珍贵价值的照片。
今天分享一组她拍摄的一处宅邸花园照片。
住宅大门
这处住宅在照片的介绍中称是燕京大学教授E.K. Smith的住宅。
E.K. Smith,全名为Ernest Ketcham Smith,中文文献中有称为史密斯、史密士或施美士。他于1873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锡姆斯伯里城,1895年毕业于卫斯理大学,获文学学士,1897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清华学堂成立后,1910年春开始从美国选聘合适的教员,他被选中来到中国。1911-1924年在北京清华学堂任英语教师。1924到1925年,史密斯回国任教,之后回到清华大学任正教授。1929年夏他被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解聘,在燕京大学任教授直至1943年回国。史密斯热爱中国文物,收藏石器甲骨等古物。所收62片甲骨,现藏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拓片收录于《美国所藏甲骨录》。1954年5月9日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逝世。
以上是这位史密斯教授可查的大致的生平。
E.K. Smith住所的池塘。
对于史密斯的评价,从个人记述到校史记载多是负面的。1956年,罗家伦在“我与清华大学”一文中说,“此人名叫史密斯(Smith),以前清华的校长送了他一张终身的合同,而他是全校出名的‘老饭桶’,(全校的学生都是这样的称呼他),他教的是英文和拉丁文;在教室里丝毫不讲,一进来就叫甲生读一段,乙生读另一段,如此接连读下去,等到打下课铃了,他夹着书本就走。”
完成于1965年的《清华大学史稿》对英文教员斯密士(E. K .Smith)也有相同的评价,说他“文化程度,教学效果都很差,被学生讥为‘老饭桶’。”
E.K. Smith住所院落。
E.K. Smith住所庭院。
E.K. Smith住所门窗。
E.K. Smith住所庭院内的假山。
庭院内的假山。
花园中的亭廊。此处原图标注为Ta Yuan Fu。
花园,一边是长廊,一边是山石。
Ta Yuan Fu花园中的山石和芭蕉。
Ta Yuan Fu内的假山与亭台。
庭院山石。
庭院屋前的芭蕉。
一处长廊。
长廊、小池与山石
庭院,山石与廊道。
府内的花格窗。
此处宅邸原图标注为Ta Yuan Fu,具体为何处不知。
Ta Yuan Fu花园。
Ta Yuan Fu花园长廊。
Ta Yuan Fu花园内的假山。
Ta Yuan Fu,内建筑,一处抱厦,冰裂纹花格窗。
以上为赫达在这处宅邸拍摄的全部照片,从整体格局来看,这是一处完整宅院,花园长廊,楼阁假山,或许原本为一处京城王公宅邸。民国时由燕京大学作为了外籍教授们的住处。但没有搜寻到关于这处宅邸的更多信息,如有知者,还望不吝赐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