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子固小学,一年级学生领到新发放的语文课本。
2024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极为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引领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指导意义;在这一年,我国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旨在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由此开启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在这一年,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全国教育大会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顾2024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往开来,有了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呈现新局面、进入新阶段,令人振奋鼓舞。
1
培根铸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教学
2021年7月21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要求积极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培根铸魂功能,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2024年,基础教育界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多措并举开展落实行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教学。2024年5月,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校深入开展2024年“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这一活动就是对上述要求的具体落实。
主题活动分五个专栏组织开展:
一是“筑梦现代化,共绘爱国情”专栏。通过生动故事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新中国发展之变,见证新时代伟大成就,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培育爱国情和强国志,努力学习绘就未来美好图景。
二是“习爷爷的时政活动”专栏。全面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时政教育,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
三是“跟着习爷爷看中国”专栏。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创新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唱响团结奋斗主旋律,用领袖的魅力、思想的力量、时代的强音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四是“跟着习爷爷学用典”专栏。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用过的典故、名句,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伟大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引导中小学生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典用典,矢志报效祖国。
五是“跟着习爷爷学党史”专栏。以一桩桩、一件件党史故事,通过清新简洁、精美流畅的画面回顾历史细节,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奋进历程,让更多中小学生牢记革命历史的峥嵘岁月,增进对祖国的认同。
该主题活动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全面贯彻落实,有助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地积极探索多种路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教学。比如,河北省正定县在中小学开设“思政讲堂”,邀请党校教师、退休老干部等,为学生讲述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致力于发展经济、大兴教育、保护古城的事迹。在课程设计上,小学侧重讲“故事”,以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具体事件;初中侧重讲“精神”,让学生从事迹中总结学习宝贵的精神和意志品质;高中侧重讲“理论”,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探索和思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讲授,让学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背后的理论逻辑。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基础教育界积极学习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推动相关工作的精神指引。
2
弘扬教育家精神,为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主题。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厚植尊师重教文化、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基本路径,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具体引领。
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这一重要举措将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重要保障。
3
义务教育新教材投入使用,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夯实基础
2024年是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推动新教材全面使用的重要一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科新课标颁布后,如何有效落实“双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2023年5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推动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2024年7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正式公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用书目录,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
今年9月,全国范围内小学和初中开始使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首先在起始年级使用,三年内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新教材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突出变化:一是全面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二是突出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三是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相关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进教材。自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由落实“双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推进到落实“三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教材),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夯实了基础。目前,普通高中阶段2017年版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最新修订工作也紧锣密鼓稳步推进。
新版统编教材正式启用后,教育部下发文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例如,10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尊重规律、守正创新、系统推进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等基本目标。文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任务措施,包括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承优秀汉字文化、鼓励多种形式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规范校园用字等。这一文件的印发对于引导中小学校加强汉字书写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4
激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因地制宜实施课改深化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一地一计、一校一策”,要求推动“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等五项重点任务,这为2024年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奠定了基调,成为引领课程与教学深化改革的基本文件。根据教育部教材局的部署,今年3月份,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会议,设立在全国高校和中国教科院的十多个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被重新激活和调动起来,这些课程研究中心分工配合、积极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落实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地根据文件的具体要求,积极落实相关精神,使各项举措落地,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7月26日印发《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课程创新引领行动、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学生素养提升行动、教学评价改进行动、专业支撑保障行动、数字化赋能行动,由此深入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5
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数字技术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赋能
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数字化赋能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2月19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旨在通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试点,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形态,形成可推广的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开展。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提出了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包括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和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除了政策上的要求之外,为推动基础教育的实践创新,广大中小学校和一线教师以专题研讨、教学展示、个案研究等方式,针对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与评价等热点问题,以数字化赋能为重要手段,聚焦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落实,开展了大量研究与探索,丰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话语和实践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一线中小学教师成为主角,他们活跃在教室和讲坛之上,分享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在改革中取得的成就,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综观上述各项工作,2024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呈现出内容涵盖范围广、综合化和统筹推进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时代创新精神。
2024年即将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迈上新的征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坚持时代性是基本原则,时代特征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最基本的底色。展望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聚焦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是当今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作者宋时春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郝志军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7日 第05版
作者:宋时春 郝志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