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结尾悬念

这个案子担得起整季的收官大戏,有小案先导引出,有案件的极限拉扯感,有双男主兄弟情的升华,有第一季结尾悬念的揭秘。深度够,张力够,对照够,升华也够,是个复杂完美的收官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杜城、沈翊的分歧

整个案子只有一个剧情让我无法理解,就是杜城强制沈翊放假两周时那段争执,杜城情绪和逻辑上的突然转变匪夷所思。

杜城为什么突然不信沈翊的判断了?

沈翊对嫌疑人的主观过程判断可能存在偏差,但他给出的结果从未有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奥莉案,虽然奥莉没执行计划,但这个计划确实在她摆沙盘的时候想过,所以沈翊从画像师角度给出的人物侧写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主观认为奥莉想过的计划就必然去执行,这个罪在将来的过程推论是错误的。

再比如偶像案,沈翊从粉丝藏在玩偶里推断出粉丝作案,又从小蛋壳审讯时的双面情绪调整推断为偶像诱导作案,接着从陈勤的泪中再次调整为共同作案,再强势逼问后发现他们之间的真感情,以及最后补充调查把犯罪根源固定在原生家庭上。这个案件里每一次画像结论都是对的,但对犯罪过程的解释却一直随着案件的跟进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翊杜城这组搭档,沈翊负责直接给出最终结论,杜城负责根据实际情况正推过程,以及校对沈翊结论与实际过程的匹配度,以此来调整下一步的侦破方向。因此,警队的每一次决定是他俩共同完成的,沈翊给出方向,杜城选择相信,责任当然应该算共同承担。

杜城突然爆发埋怨沈翊这次判断错了,就很奇怪。这不就是甩锅吗?沈翊如果判断对了,大家跟着吃香的喝辣的;沈翊如果判断错了,那就是沈翊一个人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陆然跑到国外了,这算是警队整体布局的失误,犯了错大家都不好受,这个时候但凡是个正常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迁怒别人,怎么可能还把错往别人身上推,加重别人的愧疚感呢?

再者,就目前的证据而言,也不能彻底推翻沈翊的判断啊。只能证明安陆然和唐可盈见过面,以及安陆然确实与此案有关,证明安陆然犯罪具体过程的证据不还是司机的话吗,而且他都改了三次主谋了,可信度自然也值得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沈翊这边提供的论据,从方凯毅的星空、司机的关公两条不同的线索指向同一个凶手,而且方凯毅最初利用沈翊做不在场证明,行为本身就不作好。

即便最终是安陆然动手杀了唐可盈,沈翊的证据也指向方凯毅肯定是知情的,区别就是他到底是作壁上观看安陆然动手,还是这个局本身就是他主动设计的。

安陆然彻底逃了,警方才更难审出两家公司的秘密,而方凯毅没逃,还可能是因为他不是直接动手的人,他就赌警方找不到实锤证据。

以此推论,方凯毅根本就不可能立即被移除嫌疑人名单,剧里杜城这么武断地定沈翊的错,就特别没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城提人性图谱这段就更尴尬了。

除了奥莉案里沈翊极端了,之后戏曲案里杜城不是说沈翊已经解开了心结吗。杜城拒绝沈翊见重刑犯,这是他对沈翊的限制,但根本就没证据表明沈翊变坏了。

更何况人性图谱是张局等很多人支持的,杜城可以担忧沈翊在制作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但他根本就不能否认做人性图谱这个决定的正确性。

然后在这里杜城开始重头提“自从做人性图谱以来balabala”,把之前告以段落的问题又翻出来炒冷饭,在我看来这就算没事瞎翻历史的迁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认为这段剧情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仿佛是编剧在沈翊卧底之前非要来一次兄弟矛盾大爆发,然后双方才能带着遗憾各自反省,最后解除误会。

如果强行解释这个休假,只能脑补成“跑了重要嫌疑人,上级不满,杜城兜不住只能安排沈翊休假,同时也想间接向方凯毅传达警方放弃对他的关注,给他露出马脚的机会”。

抱怨沈翊这段,可以把重点放在他怨恨自己兜不住沈翊,属于自己生自己的气,而非剧里这样直接向沈翊输出。杜城因为外界压力被迫妥协放弃查方凯毅这条线可以理解,但让他彻底推翻沈翊那个不能被彻底驳倒的推断,就不合逻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沈翊的卧底过程

沈翊是什么时候计划卧底的?我认为从休假就开始了。

自他从星空和关公推断,彻底认为方凯毅有问题开始。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错,只是方凯毅藏得太深了,需要他深入内部去找到证据。

沈翊为什么自信能找到证据?因为他与方凯毅是相似的人。他们都是孤独的天才,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在思维上同频的人,沈翊很珍惜,同理,他推测方凯毅也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凯毅是个戒备心很重的人,他与沈翊一样能揣测出人心,所以他算到了唐可盈会偷数据,算到了唐可盈会与安陆然撕破脸,算到了安陆然不会容下不听话的唐可盈。

沈翊在卧底期间对方凯毅说的很多话是真的,包括他在警局与杜城演得那场戏,虽然最终目的是假的,但他在边界上反复横跳的彷徨与痛苦是真的,只不过这些话平时不能说出来,所以借着卧底的身份彻底宣泄。

也正是因为沈翊宣泄的这些情感都是真的,所以方凯毅才信了,所以才有了后面更深入的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卧底对沈翊来说是一个奇特的旅程,它强制沈翊必须直面天才最黑暗的结果。之前沈翊就知道自己的心理问题,所以尽管杜城阻拦他的行动,但他却能理解,只不过沈翊一直恐惧去彻底根除这个问题,因为他怕失败,所以才一拖再拖到如今。

如果沈翊没有拯救方凯毅成功,对结果也没有影响,因为他已经自我拯救成功了。至于他坚持想说服方凯毅自首,一方面在于天才惜天才,另一方面在于沈翊也感谢方凯毅提供了这个机会,让他彻底根除心魔,所以他如此极力地希望方凯毅改邪归正,也有感恩反哺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划开画面露出另一面的自己,这与第一季结尾的悬念对应,却内外面的顺序相反(第一季外白内黑,第二季外黑内白)。

这意味着第一季结尾沈翊画得自己,因恐惧把心魔藏在里层,而第二季里沈翊把人性的光辉藏在里层,让方凯毅在愤怒毁灭后,蓦然发现内心深处的虔诚,也是这个案子十分令人触动的张力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杜城的改变

杜城最大的错就是他不肯相信沈翊在探索前行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不忘初心,所以他总是固执地把沈翊拴在自己的视线里。

警局演戏的时候,他提出“殊途不能同归”,是在暗示沈翊记得自己曾经的话,在卧底的过程中不迷失,而沈翊的反馈却让他意识到了那些沈翊平时说不出的话。

沈翊话里几分真几分假,杜城能判断出来。所以他既能明白沈翊有卧底计划,又意识到沈翊在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痛苦拉扯也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杜城第一次直观地意识到自己对沈翊的暴力约束更增加了对方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季里沈翊与杜城的矛盾,双方都有道理,却没有任何一方占尽全部道理,所以他俩之间一直缺的是合理的平衡,也是一种共识。在奥莉案之前杜城更占理,之后是沈翊更占理,所以奥莉案后是沈翊的坦白局,基因案后是杜城的坦白局。

沈翊用圆规比喻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对应了首播时我对沈翊用杜城声音作闹铃的解释(在这个案子里闹铃特写又出现了一次),杜城在某方面确实是沈翊的精神支柱。

至于最后的悬念,就留给第三季播出时再解释了。反正看了第二季对第一季结尾的处理,该对这个系列有信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