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7月份,安徽省生态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阜阳入选首批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序列。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无废城市”建设,组织编制了《阜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升阜阳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推动阜阳市“无废城市”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6日下午在阜阳市生态环境局会议室召开阜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阜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倩,阜阳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管理科科长张春燕出席新闻发布会,就阜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做了详细解读。

阜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建设的空间范围为阜阳市全域,包括颍州、颍东、颍泉3区,临泉、太和、阜南、颍上4县以及县级市界首市,总面积10118平方千米,建设的时间范围为2024年1月至2027年12月。

通过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水平。牢固树立“守护生态安全屏障”的底线思维,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持续保持,绿色工业及绿色建筑、绿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绿色采矿及尾矿治理有所推进,小微企业监管、农膜及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餐厨及建筑垃圾管理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无废细胞”建设,各类固废协同利用处理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初步建成多部门联动固废管理体系,监管体系盲区基本消除,“无废城市”建设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无废城市”和“绿色低碳”理念在社会广泛宣传。创建一批“无废机关”“无废小区”“无废校园”“无废工厂”“无废矿区”“无废农场”等“无废细胞”示范。

到2027年,固体废物治理短板得以补齐,多部门联动、统一的固体废物动态数据库形成。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各领域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再生利用“两网融合”基本实现,形成因地制宜、切实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无废细胞”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在谈及阜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当前重点任务时,阜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倩指出:

(一)强化部门联动,建立“无废城市”协同推进机制

建立由阜阳市分管市长为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高标准推进阜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下设综合组等5个工作组,各主要单位需安排专职人员,做好“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实施推动、综合协调以及保障措施等工作。各区(县)也相应成立“无废办”,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各区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

(二)坚持统筹推进,五大领域治理持续提升

工业领域: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促进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到2027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煤矸石综合利用率100%,绿色矿山建成率达到66%。农业领域: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提升农业废弃物收集和利用水平。实施养殖场设施装备改造升级工程,落实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开展畜禽液态粪肥还田利用工程建设等。到2027年底,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进一步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到2027年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以上。积极推广使用厚度不小于0.015mm的加厚高强度地膜以及全生物降解地膜,减少化学地膜使用量。推广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亩均施用量不增长。到2027年,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均达到86%。生活领域:全面推进垃圾分类、保障末端处置能力。到2025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力争全市各县(区)建成区基本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融合运行。力争到2027年,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基地,100个“无废细胞”单位,“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培训普及率达90%。建筑领域:提升绿色建筑实施水平,推动绿色建材应用。到2027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保持100%。

积极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到2027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2%。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到2027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

危险废物领域:引导企业通过源头替代、工艺改进和加强生产环节的环境管理方式,降低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到2027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降至0.010吨/万元。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到2027年,力争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运覆盖面达到100%,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持100%,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98%以上。

(三)加强四大体系建设,提升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同增效的管理体制机制,相关部门联动推进各项工作,有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出台“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管理政策措施,深化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到2027年底,“无废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政策性文件或有关规划有效推动执行。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技术体系。培育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畜禽粪污处理效果、臭气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和技术指导,加快先进、经济、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积极拓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除固化填埋外的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打通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通道。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模式创新。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市场体系。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优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落实有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税收、价格、收费政策。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化政银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监管体系。构建固废管理信息“一张网”,实现固废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机制,及时共享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情况、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货物(危险废物)电子运单、危险废物违法转移情报等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部门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和专业技术力量,落实执法装备配备要求。全面落实固废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深化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危废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险全覆盖率。

(四)强化公众宣传,营造“无废城市”建设浓厚氛围

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离不开相关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全方位、有亮点、可持续”的宣传工作,提高“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营造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积极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氛围,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效应,提升全社会的“无废”理念,加快形成人人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杨旭 邓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