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执法部门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执法人员已经抓获2名涉嫌参与基里洛夫谋杀案的犯罪嫌疑人。另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随后公布的官方消息,俄执法人员已抓获基里洛夫谋杀案犯罪嫌疑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梁赞大街一栋居民楼外发生爆炸,俄罗斯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基里洛夫及其助手在爆炸事件中身亡。俄罗斯侦查委员会已将该爆炸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并展开调查。嫌疑人称受乌情报部门招募,被许诺10万美元和赴外国生活。

犯罪嫌疑人艾哈迈德库尔巴诺夫,今年29岁。他将一个简易的爆炸装置安装在电动踏板车上,然后将该踏板车停放在基里洛夫住宅门口。为了向乌克兰情报部门提供实时监控画面,嫌疑人还租了一辆共享汽车,用于直播刺杀画面。嫌疑人远程引爆炸弹,计谋得逞,但他的10万美元和前往欧洲生活的机会荡然无存。此次袭击显然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行动,不知道乌克兰方面是否会兑现自己的诺言?俄罗斯将这次袭击定性为恐怖袭击,并声称会对乌克兰军方高层展开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知道正面战场搞不过俄罗斯,那就在俄罗斯境内尽可能制造破坏。对于所有乌克兰人以及俄罗斯境内的乌克兰族人,俄罗斯肯定是盯得非常紧,稍微出现点不良苗头就抓人。然而,乌克兰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另辟蹊径,招募俄罗斯国内的其他人去作案,他们可能是乌兹别克斯坦人,可能是塔吉克斯坦公民,也可能是车臣人,甚至是任何一个生活失意潦倒的人。俄罗斯的克格勃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监控到俄罗斯境内的每一个人,也就给了乌克兰情报机构可乘之机。

爆炸发生后,俄罗斯情报部门迅速展开调查,但从事后行动的效率来看,他们面临的困境显而易见。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长期以来在事后调查上表现较好,但在防范突发事件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与其内部决策流程的层级化有关,信息经过多层传递后难免出现延误或缺失。更大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情报体系内部的信任危机。由于担心泄密,很多关键情报仅限于小范围内流通,信息共享机制并不完善。这种封闭性在面对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灵活且开放的情报网络时,形成了显著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闽南网报道,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称,它发现了一个为俄罗斯军事情报机构工作的间谍网络。这些间谍试图找到乌克兰存放西方提供的F-16战机的地方。乌克兰今年夏天接收了首批美制F-16战机,其位置是一个严加保守的秘密。乌国家安全局表示,它“破坏了一个”由12名间谍及其线人组成的“大规模间谍网络”。这些人“试图确定据俄罗斯人说可能停放着F-16战机的秘密军用机场位置”。乌国家安全局称,这些间谍还对乌克兰防空系统的发射阵地开展侦察行动。

被抓的这 12 名间谍还负责搜寻乌军电子战系统生产工厂。为了安全起见,俄间谍都是单线联系,除了给位于第聂伯罗的一名“负责人”汇报情报外,这 12 名间谍互不相识,也从不“接头”。与此同时,第聂伯罗情报站的负责人还进行了身份伪装,伪造了“志愿者身份证”和“反腐败活动家证书”等文件,躲避乌情报部门的调查。按照乌克兰法律,这 12 名间谍要是罪名成立,那可就惨了,最少得判八年,最高可能终身监禁。对俄罗斯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情报领域的“重大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无论如何,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希望双方能够早日坐下来谈判解决问题,避免更多的流血和牺牲。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冲突也让我们看到了情报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实力和意图,才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因此,我们也应该加强情报工作,提高情报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