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国捡了一个大便宜!百年前北洋政府被迫签订的一个屈辱条约,百年后居然让我国能在北极立有了开发的合法权利,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得以打破西欧国家对北极资源的垄断地位。
那么这份被迫签订的合约究竟是什么,其中包含了什么内容,能为中国带到多少惊人的好处?中国又是在什么机缘巧合下发现这份合约的呢?
首先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北极的概况,大家都知道北极天寒地冻,虽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矿产资源丰富,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当然是能源中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据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可达2000多亿桶,天然气的储值更是惊人。如果地球上其他地区的油气资源枯竭的时候,北极的资源足够成为人类未来的能源基地。
此外,北极地区的岛屿中还有大量煤、铁和有色金属等重要矿产,无愧是地球的宝藏之地。
17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后,西方国家在全世界各地疯狂圈地盘,到本世纪,西方人基本已经将北冰洋周边的陆地以及绝大部分岛屿都陆续划到各自名下,成为各国的合法领土,然而有一个岛比较例外,那就是斯瓦尔巴群岛,依旧在国际主权之外游荡,谁都不会嫌弃自己的领土多,一块没主的地摆在这,各国都非常眼馋,都想把斯瓦尔巴群岛拿下。
那么,若想获得对一片土地的领土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想要拿下一块领土的主权,需要具备首先发现"与"有效的行政管辖"。然而对于斯瓦尔巴群岛来说,这两个要素都不存在。
斯瓦尔巴群岛其实被发现的并不算晚,1596年6月17日,荷兰探险家巴伦支率先发现了这片岛屿,当他从熊岛经过时,在熊岛的北方冰原上发现了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岛屿,岛屿的山峰十分陡峭,直挺挺地耸入云端,巴伦支和他的船员们都被这样的景色惊呆了,于是他们将这片岛屿称作"斯匹次卑尔根",意思就是"冰原上的尖峰"。可惜的是,巴伦支只记录了这次探险经历,还没有来得及宣布对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就因为饥寒交迫和坏血病去世了。
1606年,英国的探险家亨利·哈得孙也到达了斯瓦尔巴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西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北端,还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动物,但是他也没有将这片岛屿划到英国的领土中,直到1858年后,芬兰籍的瑞典探险家请登肖尔德在斯瓦尔巴群岛探险考察时发现那里有大量煤矿以及其他矿产资源,这个荒凉的小岛一下子成为了国际瞩目之地。
随着斯瓦尔巴群岛地理及资源的发现,欧洲人开始了“闯关东”,摩拳擦掌准备拿下群岛的主权,其中来得最多的就是挪威人和俄国人,刚开始两国很鸡贼的只捕猎动物,当众人放下防备之后就开始偷偷开采煤、磷灰石、石棉、石膏等矿产资源,别的欧洲人一看急了,免费的资源凭什么让给别人,你去采矿,我也要去挖煤,于是大家一股脑开始冲向群岛,生怕自己跑得慢了吃亏,于是在欧洲人前赴后继的乘船登陆后,斯瓦尔巴群岛地周围甚至逐渐形成一些城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城,这成为人类建在地球最北端的城市。
如果只按照人口数量及实际行政管辖的角度来看,这里更多的是挪威人和俄国人,但是挪威太小,没有能力吞下这块金疙瘩,俄国倒是挺大,可惜生不逢时,俄国此时国内正值十月革命,工人和农民闹得不可开交,政府分不出精力去彻底侵占这些群岛。于是其他欧美列强瞅准时机,都想来分一杯羹,然而各方势力都不愿意退步,所以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围绕斯瓦尔巴群岛的纠纷不断。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众人才又一次将对斯瓦尔巴群岛主权问题摆到了桌面上。
经过无数个回合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一战获胜国家第一批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
《斯瓦尔巴条约》规定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永远不受战争影响,并且承认了挪威在瓦尔巴群岛的绝对主权。其次条约还规定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出入,从事正当的生产和一切商业活动。
1925年,包括中国、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国。
中国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国令众人很是不解,要知道这时的中国相当落后,北洋政府当政期间,中国在与外国签订的协约中,只有签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的份儿,凭什么能签《斯瓦尔巴条约》呢?
当然不是当时的中国突然变强了,那是因为签订这个条约就中国而言也是被法国人强迫的!
在当时,第一批签订《斯瓦尔巴条约》的法国是唯一有资格邀请他国参与的国家,法国人认为为了增加条约的国际权威性和合法性,有必要将缔约国的规模继续扩大,所以在各国拉来自己的伙伴儿后,法国邀请了当时的北洋政府一起加入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国。法国人给的理由也很充分,他们认为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却派遣了十几万劳工帮助协约国建造军事设施,战胜了同盟国。所以胜利的成果中国有资格分一杯羹。
法国此举可不是善心大发,实际上是早有筹谋,他们邀请北洋政府加入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国,一来可以压制住德国,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利益,二来北方政府式微,即使加入也不会担心威胁到自己利益安全,是个十分合格的炮灰。
此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内战纷乱不休,外有强敌环伺,内忧外患,哪有精力管一座4000km外都没见过的岛屿,一听说又要签合约,北洋政府十分抵触,万一又是割地赔款,搞不好要弄个遗臭万年,然而法国人不断施压,强行邀请北洋政府加入,北洋政府的领导人段祺瑞仔细看过条约后发现并没有什么不平等条款,思索再三,于是决定给法国做个顺水人情,于是就将协议签署了。
北洋政府在签署后,并未重视这个条约,毕竟正值民族危机,哪有闲心去管一个小冰岛。1925年,中国正式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然而就是这个被迫签订的条约,没想到在百年后居然让中国捡了一个大便宜!
1991年时,中国的探险家高登义受邀参加了一次联合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在活动中,他无意在《北极指南》中发现了英文版的《斯瓦尔巴条约》,这个发现令我们的科学考察团十分兴奋,有了这个条约意味着除了南极后,这个第二个中国人不需要签证就能自由出入的地方,不仅如此,对于中国的科学考察也极为有利,为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进行北极科学考察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换而言之,就是作为《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公民,中国人完全有权进入斯瓦尔巴群岛地区,建立北极考察的后勤基地,开展正常的科学考察活动。
因为瓦尔巴群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人们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未来的储备能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瓦尔巴群岛还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在冷战时期,由于北极地区是美苏之间最近的通道,所以双方都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因为常年天寒地冻,深厚的冰层为潜艇提供了躲避雷达等传感器追踪的绝佳掩体。
根据《斯瓦尔巴条约》规定,2004年中国在此建立了中国北极黄河站,尽管北极所有陆地分属8个环北极国家,但中国作为条约缔约国,完全拥有条约中规定的包括科学考察在内的相应权利,这使中国在该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具有了法律依据。黄河站落成后,成为在北极地区的全球第8座国家级科学考察站。
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的建立,为我国在北极地区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平台,这为揭开空间物理、空间环境探测等众多学科的谜团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中国在此建立了中国北极卫星常年观测站。不仅如此,中国科学家还可以在南、北两极对极光进行同步追踪和研究。
只要遵循当地法律,中国可以随便进行科学观察,这种待遇仅有极少数国家拥有,这让很多国家羡慕不已,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被迫签署的条约,却让中国捡了一个大漏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