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埔四害

1.邓演达

邓演达,广东惠州人,国民党著名左翼领导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邓演达出生于1895年,青年时期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 他经常参加一些反清活动。 由于当时年龄较小,他主要担任交通员,为革命党人传递文件。 长大后,邓演达投身于革命运动。 中间。

1920年,经1911年辛亥革命老战士何子源推荐,邓演达参加闽粤军,任连长。 在随后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逐渐获得了上级的赏识。 年底,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下令整编粤一、粤二军。 整编期间,邓演达升任第一军第一师参谋兼独立步兵营营长。 后师设立军官教育班,培养下级军官,邓演达兼任班主任。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邓演达任训练部副主任。 但由于蒋介石的裙带关系,革命立场坚定的邓演达被边缘化,干脆离开黄埔军校,前往德国深造。 在德国,他结识了朱先生和孙秉文。

1926年,邓演达回国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随后,他回到黄埔军校任教育长,主持校务,并大力支持中共广东区委关于在军校设立政治部的建议。 等待正确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演达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邓演达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更加嫉妒蒋介石。 4月,因坚决拥护孙中山革命政策,坚持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被蒋介石借口调离黄埔军校,赴潮州任教育主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1927年“四十二政变”爆发后,他撰写谴责蒋介石、汪精卫的文章,并与宋庆龄等人开展反蒋活动。 此后几年,邓演达基本上出国访问、旅游。 1931年8月,因汉奸告密,邓演达在上海租界被捕,后被蒋介石下令押往南京。 在此期间,蒋介石派人劝说邓演达放弃政见。 邓小平当即予以严词拒绝,称“我要为中华民族守节操”。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岗被秘密杀害。 他当时 36 岁。

2.恽代英

恽代英出生于江苏武进,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恽代英也出生于1895年,出生于官僚家庭,所以从小生活就比较富裕,而且爱读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恽代英在学生时期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9年至1921年,恽代英在湖北创办利群出版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恽代英

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总政治指导员。 1927年1月,恽代英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并担任总政治指导员。 在此期间,他坚决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对革命的背叛。 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前往九江,担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发动南昌起义。 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并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广州起义失败后,恽代英任上海市委中央组织部书记,协助周恩来部长工作。 1930年5月,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在南京江东门外的“中央军事监狱”。 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依然坚贞不屈。 不料,他被后来叛变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特别部部长顾顺章指认,身份曝光。 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被杀,年仅36岁。

3、高钰涵

高玉涵,安徽省寿县人。 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回国后,他秘密从事反清活动。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结识陈独秀。 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1年1月,高玉涵已成为中共早期骨干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者之一。 他将在芜湖五中、勤工俭学等学校讲授的内容整理成《白话书信》,由上海亚东图书图书馆出版,与《尝试集》齐名。 《独秀文村》,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力作。

1922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高玉涵被派往德国留学。 在德国,他与张申甫等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欧洲总支。 1925年回国后,被分配到一所平民女子学校任教。 同年底,她被派往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总政治教官。 她与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一度被蒋介石诬陷为“黄埔四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玉涵

1927年,高玉涵参加南昌起义,并担任革命委员会书记。 随起义军南下广东受挫后,他被派往香港从事联络工作。 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报告南昌起义的情况,不久又转往澳门。 此后多年,高雨涵主要从事教育、文学、艺术工作。 在此期间,他与陈独秀的关系十分密切,两人的思想也逐渐走到了一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高玉涵作为陈独秀的代言人宣传抗战。 1939年5月与陈独秀定居四川江津,与陈独秀共同翻译《大英百科全书》。 1942年5月陈独秀去世,他帮忙安排了后事。 此后,他搬到陈明恕家,写古诗。 1948年春在南京病逝,享年60岁。

4、张治中

张治中,安徽巢湖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爱国将领。 他是四人中唯一跟随蒋介石时间最长的人。 奇怪的是,张治中多次顶撞蒋介石,却没能影响他的仕途。

张治中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系。 毕业后,他前往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张治中担任黄埔军校第三批入伍学生代理总司令兼军官团司令。 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 他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张治中参加了北伐和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战争。 1932年,张治中兼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第128次淞沪抗战,给上海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治中参加淞沪会战,任第九军总司令、左翼军总司令,在上海抗击日军进攻。 淞沪会战后,张治中任湖南省主席。 在此期间,他配合中共湖南省委,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发展,为正面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他当时被称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国共湘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

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治中致信蒋介石,主张国共两党继续合作抗日。 后来,他被派往新疆,成功解救了被盛世才关押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并将他们安全地带回延安,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

张治中一直主张与共产党和平共处。 抗战胜利后,他还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 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唯一从未与共产党作战过的国民党将领,被誉为“和平将军”。 1949年,张治中担任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首席代表,赴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代表进行谈判。 谈判破裂后,张治中接受周总理的恳求,留在北京,推动新疆的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为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9年,张治中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概括:

客观地讲,上述四人并不符合蒋介石的想法,因此在黄埔军校时,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右翼人士称他们为“黄埔四怪”。 邓演达、恽代英被国民党当局直接杀害。 高玉涵后来在党内的地位越来越低,晚年显得有些郁闷,但还是有一个好的结局。

只有张治中将军,在与蒋介石共事的几十年中,多次顶撞蒋介石,提出了令蒋介石不高兴的意见。 但他工作认真,为自己树立了“严守秘密”、“沉默寡言”的原则。 他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工作努力,这也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所以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比较高。 然而,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惨败,张治中将军选择回到人民阵营,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他最终去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