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澳门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数百年沧桑,廿五载巨变,25年来,澳门在传承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充分彰显“一国两制”澳门实践的伟大成就和广阔前景。
从华南一隅的海滨小城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澳门25年蜕变历程有着怎样的成功经验?下一个25年,澳门要如何持续推进融湾发展,以更从容的心态、昂扬的姿态面对未来?12月26日,南方都市报、N视频“唱响25周年:如何续写澳门新篇章——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融湾发展论坛”在横琴举行。论坛邀约粤澳两地相关政务、民生机构代表、企业代表、高校学者、港澳学生、创作者等群体,围绕澳门融湾发展方向展开演讲及讨论,共同为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正确认知,并促进内地与澳门同胞更深入交流。
活动现场。
“多元发展”是重要方向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发展成果显著,受到海内外广泛认可。促进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是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澳门歌手陈志锋、刘雅雯现场演唱《澳门之歌》。
在论坛开幕致辞中,南方都市报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大件事传媒总经理刘军表示,25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传播方式和社会功能也会更加多元化,为港澳发展和湾区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才能让中国澳门和世界级湾区的品牌更加亮丽。
南方都市报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大件事传媒总经理刘军致辞。
活动当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小瑛、“航拍粤港澳”主理人薛海丰分别从经济研究及青年视角带来主旨演讲。李小瑛在演讲中表示,25年来,澳门总体经济不仅承受住了外界的挑战、冲击,更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业转型。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更加清晰,澳门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而“多元发展”是澳门的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向。薛海丰则结合自身经历,从青年的视角出发,分享了他通过镜头记录的澳门变迁以及对澳门未来发展的期待。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小瑛带来主旨演讲。
“航拍粤港澳”主理人薛海丰带来主旨演讲。
大咖“一线观察”融湾发展
随后的圆桌论坛中,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主任田翼、澳门网络传播协会理事长李启昇、澳门紫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岑邦杰、中澳青年文化联合会创会会长邓俊彦、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高级活动协调员何敏慈将以“澳门融湾发展的一线观察”为主题,从琴澳融合、青年传播、企业发展、青年文化等角度,带来精彩讨论。
圆桌论坛。
十多年前,十字门水域是一道夜景分界线,澳门一边灯火璀璨,横琴一边漆黑暗淡。而今,这道浅浅水湾两侧早已灯火同辉、灿若银河,从一个侧面定格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田翼指出,琴澳融合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融”,另一个是“合”。“融”最主要就是规则的衔接、要素的流通,以及经济高度的协同,而“合”则是在规则打通、要素流通的基础上,两地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能够趋同,然后合二为一。他表示,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也正做一些探索,通过设立不同的维度、相应的研究规则,从经济融合、社会关系融合、社区融合、文化心理融合等各个方面,对琴澳两地的融合程度进行测量,并针对性地推动两地“双向奔赴”。
田翼建议建立相应的研究规则测评两地融合程度。
“祖国的发展,年轻人要多了解、多知道一点。”邓俊彦认为,加速澳门融湾发展,青年是重中之重。红色文化是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厚重的红色基因密码,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他建议组织更多的红色主题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澳门青年来到开平、恩平、阳江等城市的红色基地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深入地了解脚下所踩的这片热土,才能够更加融入祖国的发展进程当中来。”邓俊彦说。
邓俊彦建议组织更多的红色主题文化交流活动。
岑邦杰从青年创业角度谈粤澳融合。
何敏慈认为澳门学生要亲自来内地体验内地的生活环境。
李启昇从自媒体创业者角度谈澳门融湾发展。
粤澳融合“新势力”三项大奖 和短视频征集赛优秀作品亮相
从打造“横琴奇迹”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粤澳两地相融、相扶、相助、相亲,不断加深合作,更推动澳门向世界展示澳门特色“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当日,现场颁发N视频粤澳融合“新势力”三项大奖,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澳科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可可、博维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周家俊等5人获得粤澳融合“新势力”年度人物奖;分子态(澳门)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横琴深合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得粤澳融合“新势力”年度典范企业奖;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等15个机构组织和个人获得粤澳融合“新势力”贡献奖。
粤澳融合“新势力”年度典范企业获奖者。
粤澳融合“新势力”年度典范人物获奖者。
粤澳融合“新势力”贡献奖获奖者。
粤澳融合“新势力”贡献奖获奖者。
现场还展播了南方都市报、N视频联合粤港澳地区高校、媒体等共同发起的“澳门值得——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短视频征集赛优秀作品。征集赛优秀作品通过美食探店、风光航拍、AI创意、人文风情等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展现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澳门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活动期间,“湾区青年Max计划”研学之旅还将联合澳门大学,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大湾区,多角度体验大湾区之美。
此外,现场同时还展播了南都、N视频大型融媒策划《澳门值得》系列微纪录片。《澳门值得》从12月20日起正式播出,在影片中,记者穿梭粤澳两地,从“澳门颜值”基建布局、“澳门研值”科技创新、“澳门言值”民生改善、“澳门延值”文化延展等多个方面展开报道,展现澳门特区背靠祖国,并在祖国大力支持下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一经播出便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活动现场。
声音
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推广处处长欧舜华:
让更多读者看到澳门城市的最新发展
澳门一直和内地的媒体保持着良好联系,我认为这种联系很有必要,通过粤澳双方媒体的联络,可以让澳门城市的最新发展让更多读者看得到。同时,内地媒体在科技上走得很前沿,比如会使用AI制作视频等等,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因为AI可以让你看到不同的角度,这些创新的角度会激发你的思考,让你挖掘到之前想象不到的新闻内容,这样能够全面呈现城市的不同面貌。
欧舜华希望让更多读者看见澳门城市发展。
对于合作区而言,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衔接被落实,我们也亲眼看到了合作区从边陲海岛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及政府平台上也都在宣传推广合作区最新的发展状况。同时我也希望大湾区的媒体们也可以多多看看我们澳门的新发展、新变化,用科技让我们的澳门被看见。
澳门日报总编辑崔志涛:
相信未来合作区的发展会更上一个台阶
我认为澳门在同内地的合作中一直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民交往和信息交往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层面,大湾区媒体在其中的联动作用也是更加明显的,尤其这几年,澳门和内地的媒体合作也更加紧密,无论是粤澳的人员往来还是资讯流通都是越来越顺畅的。
崔志涛指出近几年澳门与内地媒体联动更加紧密。
今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已经挂牌三周年了,不单是我,所有澳门读者都十分关注合作区的建设情况。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来到合作区生活工作发展。这些居民来到合作区生活,是源于琴澳两地规则衔接以及通关便利程度的融合与改善。相比较以往的通关流程,现在对于澳门居民来说,通关几乎是无感的,这对于澳门居民来到合作区生活发展有很大帮助。
合作区作为两种制度彼此适应、磨合的一个特殊区域,我相信未来合作区的发展会更上一个台阶。
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主任田翼:
带动更多澳门居民走进合作区
我认为,在年轻的一代中,澳门与内地文化的传递是一直都在进行的,比如说合作区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这时候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文化隔阂,为了让这些五湖四海的居民能够融合在一起,澳门街坊总会做了很多工作。
田翼建议带动更多居民走进合作区。
近些年,我们一直在带动更多的澳门居民走进合作区,我认为这是第一步,只有先走进来,才能了解风土人情,通过交流才会进行深度的融合。
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做了16场琴澳两地年轻人的交流互访活动,覆盖400多名澳门年轻人参观合作区的创业就业环境。目前,有10名年轻人通过这样子的参观已经在横琴置业或创业。
未来,我们会积极收集居民所反馈的问题,通过我们参政议政的渠道来推动政府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也会对于社区服务方面有更深入的探索,比如发动更多澳门居民加入社区的志愿服务队等等,这样能够让澳门居民与内地居民更紧密地接触,共同开展社区工作、参与社区议题的讨论。
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执行校长陈虹:
融入内地教育优势,不断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我认为,在教育领域澳门与内地最大的协同就是首次将澳门学校搬到合作区来,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作为第一所澳门子弟学校,它是为了服务澳门子弟的,但它的办学地点是在合作区,这就是最大的融合,这为在横琴生活居住的澳门人解决了子女上学的问题。
我认为第二个融合便是将琴澳两地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比如在合作区可以经常带孩子们去湿地公园、长隆海洋王国等地,拓展了内地的教育资源,让其与澳门进行融合。
此外,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框架也是根据澳门的课程基本大框架之外,也融入了内地的教育优势,这样不断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并且,在我们学校就读的孩子除了享受和澳门一样的15年免费教育外,也享有免试保送到内地985、211大学的政策。
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冀钊:
合作区非常适合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
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张昊任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曾在澳门卫生局工作,后来便从事医药研发和产业化的创新工作。由于过去澳门和合作区还没有现在的环境,所以我们一直在背景创业工作,直到2023年8月份,我们正式把公司搬迁到了合作区,这也算是回到了创始人的家乡,对于企业来说也会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我认为,合作区是非常适合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一水相隔,我们在这里可以和澳门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好地互动、合作。除此之外,合作区有针对科技研发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的鼓励政策以及对于澳资企业的鼓励政策等等。未来,我们会从企业自身去提高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会利用好合作区和澳门这样国际化的平台,助力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出国门。
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学生阿克胡·库勒曼别克:
在澳门学习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化
我是一名出生在新疆的哈萨克族人,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就读。珠海和澳门是两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比如珠海的情侣路、日月贝,澳门的大三巴牌坊都是我非常喜爱的景点,我经常会把这些地方推荐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并且,现在珠海澳门之间的通行也很顺畅,仅需一张港澳通行证就可以乘坐大巴可以直接抵达澳门,除此外,港珠澳大桥通行也很方便。
在我没去过澳门的时候,我还会担心自己不会说粤语会对沟通造成影响,但是去了澳门才知道,澳门居民不但很热心,普通话也很好,沟通都是很顺畅的,我在澳门体验学习到了不一样的文化。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希望能够在学校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未来我希望能够为大湾区做出更多贡献。
策划:王佳 陈伟斌
统筹:柯晓明 胡怀军 李冠祺
执行统筹:李敏谊 朱鹏景 胡利超 陈志刚 肖遥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刘红豆 赵雨琪 叶晓文 阮姗姗 周安琪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任磊斌 张志韬
摄像:南都、N视频记者 陈灿荣 黄昕吾 程健聪 蔡肇宇
主持:王熠
设计:金国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