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政府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情况。
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为加快推进山东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助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省发展改革委、省海洋局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10月12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通过开展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认定、创建、储备等梯次培育行动,到2027年,全省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数量达到20个左右,产值超10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10个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到2030年,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达到30个左右,成为带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海洋,是山东得天独厚的宝藏,承载着无尽的发展希望。在经略海洋的时代浪潮下,山东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气魄,耕海牧渔、向海图强,奋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突出提质增效,激发海洋产业新活力,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山东要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略海洋。山东要完善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梯次培育机制,整合现有财税、用地用海、人才等政策支持集聚区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巩固提升一批海洋渔业、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集聚区,谋划布局一批深海极地资源开发、深海基因等未来产业集聚区,不断增强集聚区的发展质效和引领作用,为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以往,山东海洋产业不乏规模,如今更需在质效上做足文章。传统渔业迈向深远海养殖、智慧渔业转型,靠的不再是 “广撒网”,而是精准投喂、智能监测,让每条鱼、每只虾都成为高附加值产品。滨海旅游告别粗放模式,深挖海洋文化内涵,海上研学、渔家民俗体验等新业态,赋予海岸风光别样魅力,游客人均消费、停留时长显著提升。海洋制造业聚焦高端装备,从大型钻井平台到智能水下机器人,山东制造贴上 “高精尖” 标签,产品附加值翻番,在全球产业链中稳步攀升,让海洋产业从体量优势真正转化为质量胜势。
明确重点任务,校准经略海洋航线图。建设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是当下关键一招。今后一个时期山东主要抓好15项任务。这些任务各有不同,有的围绕优化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布局;有的重点抓好分类推进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集聚区梯次培育行动;有的延伸集聚产业链条、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有的围绕增强海洋产业创新能力,重点抓好加强产业技术攻关应用、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高水平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加快海洋产业数字赋能;有的重点抓好推进集聚区产业节能降碳、强化集聚区污染综合防治、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以政策为先导。《关于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落地实施,为产业集聚锚定方向。认定、创建、储备多批次培育行动环环相扣,各地因地制宜,青岛凭借科研与金融优势,汇聚海洋生物科技巨头;烟台发力海洋新能源,风电、潮汐能项目纷纷上马。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携手,强化产学研融合,深海基因测序成果就地转化为创新药,让科研论文写在澎湃海浪上。畅通产业链上下游,原料供应、精深加工、市场销售无缝对接,避免产业 “孤岛”,形成集群抱团出海的澎湃合力。
强化要素保障,稳固海洋强省根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资金是产业的 “血液”,山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海洋产业基金精准滴灌初创企业;政策性贷款向绿色环保海洋项目倾斜,解企业燃眉之急。人才更是核心竞争力,山东出台特殊人才政策,高端海洋专家享优厚待遇,高校增设涉海专业,订单式培养本土实用人才,让智慧头脑扎根蓝色沃土。土地、用海指标向重点海洋项目倾斜,审批流程优化,保障海上风电等重大工程按时落地。数字化转型也不缺位,海洋大数据平台汇聚气象、水文、渔业数据,为企业决策、航行安全筑牢信息屏障。对符合条件的集聚区重点项目,分级分类加强用海用地保障。优先支持集聚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级以上相关规划、重点项目库。
耕海牧渔向海图强,书写新时代山东海洋新篇章。从浩渺黄海到渤海之滨,山东海洋经济正重塑筋骨。站在2024年的节点眺望,到2027年,20个左右特色产业集群、10个高产值集聚区、50家领军企业勾勒出初步繁荣;至 2030 年,30 个集聚区成为强劲引擎,驱动全省海洋经济破浪疾驰。只要秉持耕海牧渔的坚韧、向海图强的壮志,新时代山东海洋篇章必将写满辉煌,引领海洋经济风尚。(文/李红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