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学鹏,是唐山市作家协会首任主席,文学创作一级,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在省内引人注目、在国内知名的作家。2003年“非典”期间因病去世。杨立元等生前好友前去悼念,杨立元当即口拈一副挽联——
上联:生不逢时,死不逢时;
下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横批:风雨兼程
杨立元教授介绍说,单学鹏一生匆忙,没有片刻的闲暇,也从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以致退休后不久在体检时才知道得了重疾,没有走出医院便去世了。他一生发表、出版作品近千万字,是在全省、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家。他是一个在国家一流刊物和出版社发表作品最多的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在文革末期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燕岭风云》和《渤海渔歌》都是在作为中国出版界“珠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而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发表在《当代》头条位置的反映港口前沿生活中篇小说《这里通向世界》和同样发表在《当代》上的反映新农村变革生活的《巧哥儿》,也同样都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前者荣获“当代文学奖”,并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频道黄金时间播放,并被长影邀请作者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在《电影文学》杂志上发表;后者也受西安电影制片厂之邀由作者改编拍成电影。他是第一个把唐山大地震写成长篇纪实小说的作家——1989年1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劫难》;他是第一个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电影的唐山作家——1983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巧哥儿》;他是第一个把改革者写成腐败者的中国作家——1997年12月作家出版社《海湾三部曲:初潮、微澜、狂涛》。其作品获得《当代》文学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单学鹏一生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搞创作,论自身条件,他是先天不足,参加工作前只读过一年多小学。他1936年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大盘龙村,家境贫寒,从小便和父母一起讨过饭,饱受饥寒苦痛,靠吃百家饭长大成人。解放后才有机会和条件读了一年小学。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当过省财委的交通员、服务员,省供销社打字员,在工作中自学文化,1958年在《石家庄日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年三十的早晨》,这期间,八年的时间,该付出怎么的艰辛和努力啊。这让我想起了从文盲战士成长起来的作家高玉宝。
高玉宝(1927-2019)出生在辽宁瓦房店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家境贫寒只上过一个月的学,仅认识一百多个字,年仅9岁就到日本人的工厂当童工。1947年,高玉宝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空隙自学文化,第二年就入了党,在战斗中立过六次大功,两次小功。他在1949年部队南下时开始创作自传体小说,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画图或符号代替,终于在1955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高玉宝》,轰动全国,被誉为“文化战线上的英雄战士”,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进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半夜鸡叫》入选《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还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其坚韧不拔的创作精神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周恩来称他为“战士作家”。
单学鹏虽然没有参军,但和高玉宝的境遇差不多。贫苦出身铸就了他不畏艰苦的坚强个性,也成为他攀登文学高峰的不懈阶梯。解放以后,是党和人民把他培养成一名著名作家。1959年他考入河北文化学院中文系学习,这使他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毕业后,他先后在石家庄农村学校、河北省戏剧学校任教员。1965年创作的话剧剧本《全家兵》,曾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1966年调到衡水县文化馆工作,曾自编自排了许多小型文艺节目,颇受群众欢迎。从衡水到唐山地区文化局创作科,从事专业创作,他发愤努力,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渤海渔歌》(197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燕岭风云》(1977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两年时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部长篇小说,这在当时十分少见。因创作成绩突出,1980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据资料统计,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全国出版的长篇小说仅120多部,唐山本土作家占两部,单学鹏的《渤海渔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5月,另一部是长正的《中流砥柱》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年7月。
《渤海渔歌》,是一部反映渤海渔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描写了渤海渔民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抓革命,促生产,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斗争生活。
《燕岭风云》,这部小说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前后为时代背景,通过描写华北燕山区一个林业队为农业创造增产条件,大力绿化荒山的故事,展现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小说以生动朴实的语言,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塑造了林业队长耿宏山这个形象,也较细致地刻划了年轻一代苦娃、巧玲和贫下中农代表萧大妈、吴老鹤等人物形象,作者以饱满的政治激情,形象地阐述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真理,表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这篇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明显好于《渤海渔歌》。
单学鹏一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转型时期,单学鹏勇立潮头,深入生活,心无旁骛,专心创作,相继在《当代》杂志发表了《这里通向世界》、《巧哥儿》两部中篇小说,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有引领作用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单学鹏坚信,想要写好作品,必须老老实实当人民的学生。大地不会老去,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的时候,才有可能写出好文字、高境界的作品。
原市文联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立新,1981年初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转业到唐山地区文化局创作科《冀东文艺》编辑部为编辑,从此与单学鹏成为同事,相处长达20多年,相识相知,印象十分深刻。王立新在《单学鹏印象记》中写到——他是一直不辞辛苦,坚持到火热的生活第一线的作家。那时我在唐山,他却一直抛家舍业在秦皇岛港务局深入生活。我曾去过秦皇岛港务局为他提供的那间写作室,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铺,墙上却挂满了写作进程表。他在《当代》头条位置发表的长达八万多字的的中篇小说《这里通向世界》、发表在《十月·长篇小说》上的《奔腾的大海》和发表在《长城》上的《“美人鱼”号》等都是在这间斗室里写出来的,我们给它起了亲切的名字---“单学鹏小屋”。他是一个率先跃入澎湃的生活激流,与时代同频共振,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敢于揭示社会矛盾,踏着充满泥泞的足迹,发出新生活先声的作家。单学鹏生活和描写的时代,正是文革刚刚结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历史转折关头,冰河解冻,春潮激荡,无数新鲜的人物和事件伴随着各种不同认知的激烈碰撞和交锋扑面而来。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秦皇岛港务局,面对进口的大量外国船只和走私货物,斗争异常激烈,起伏跌宕的故事层出不穷。
在历史转折时期,他一度苦闷、彷徨,创作似乎寂寞、艰难。经过痛苦的蜕变和艰难的选择,他改变传统心态,以浓烈的参与意识、忧患意识,投身改革的大潮,以新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审美视角和表现手段建构新的艺术世界。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他相继创作发表了《这里通向世界》《海湾三部曲》《凤落梧桐》等10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用以展示民族的伟大和韧性,讴歌改革的精神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凤落梧桐》(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1月)反映了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青年巧哥儿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故事,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这里通向世界》花山文艺出版社1984年3月,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入了《这里通向世界》、《巧哥儿》等4部中篇小说,秦兆阳作序,其中《这里通向世界》曾获1982年《当代》文学奖,并改编成电视剧录制播出,《巧哥儿》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发行上映,湖南美术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出版。他在后记《生活、思考、创作》中写到:没有两年多的港口生活,我的“才能”冲破天也写不出中篇《这里通向世界》。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有意地折腾了一番自己,为自己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逼着自己去熟悉、去学习、去奔跑、去查阅资料、去经受大海的风浪……查阅了数百万字的各种材料,从海里鱼虾的分类、海上气候的变化,从世界和中国港口的历史变迁到旧中国港口城市的历史资料,无一不花费了精力和时间。从渤海的内圈到黄海的边沿都送去了脚印,包括大海中的群岛,甚至连这些地方的妓院和监狱旧址都去光顾了。晕船嘛,单要乘船走水路,几个小时从秦皇岛港到达威海港,速度之快可以想见。采访的人以百计。我为熟悉港口和大海,是流了汗水掉了肉的。其目的就是为熟悉它、学习它和掌握它,为今后的创作所用。
《海湾三部曲》是单学鹏历时12年创作的一部巨著。主人公楚文辉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改革者形象。起初,他是一个非党又有海外关系的知识分子,担任港务局局长后,他大刀阔斧、力排险阻、扫除积弊,清理后门干部,收缴私用公务,改造办公室为新婚公寓,大胆提拔精通业务的干部,改革工资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现了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义无反顾,勇于开拓的改革者形象。后来,他因政绩卓著当上了双岩市市长,此时,他开始私欲膨胀,他从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悟出了想要干一番事业,必须投机善变的道理。于是,他网罗关系,逢迎上级,笼络人心,耍尽权术,终于当上了市委书记。这时,他已蜕变为官场的政客。在工作上,他既要靠代理市长的老同学姜汝举为他创造政绩,又嫉贤妒能,怕姜汝举超过自己,后来不动声色地把姜汝举拉了下来。在生活上,他喜新厌旧,抛弃结发之妻。官场中的异化,生活中的腐化,使楚文辉由一个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改革者,堕落为一个专门构建自己营垒的腐败者。这个人物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在改革初期,单学鹏塑造楚文辉这个形象,无疑具有预见性和警示性。他在该书《自序》中说: “改革的成败与快慢,最最关键的一环是权力机关,特别是这类机关的一些主要领导的行为。”
单学鹏一生勤劳俭朴、吃苦耐劳。改革开放后,生活工作条件越来越优裕,但他俭朴的生活作风始终不变。在生活上要求很低,不讲究吃穿。他经常穿的是旧衣服,拎着一个旧书包,一身中山服洗得已经发白了,依然穿在身上,媳妇给他买了新衣服,他也舍不得换,他说穿新衣服受拘束。他干起工作不要命,天天忙得急匆匆的,走起路来都带着风。他写作也速度快,才思敏捷,下笔如飞,每天坚持写作3000字以上,据说,省委宣传部交给他写傅显忠事迹的纪实文学,他仅用两个多月就完成了30万字,出版了专著。杨立元教授介绍,他为了使自己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往往放一盆凉水在写字台下,然后赤脚泡在水中,用这种“刺骨扎心”的冰凉振奋精神,把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活生生地演绎出来。他性情率真,坦坦荡荡,直抒胸臆,不遮不掩,有时说话不分场合、不讲方式,为此也得罪一些人,但他待人友善、热情。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南戴河创办了海岳书院,供作家们创作、休息、开会,著名作家冰心题写匾额。他重视文学新人的培养,不辞辛苦地为文学爱好者讲课、辅导青年作者的创作。我的爱人张玉洁就得到过他的帮助和指导。
至今,张玉洁对单学鹏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张玉洁在遵化市文化馆工作,任创作组组长,负责编辑文学小报《燕山星》,单学鹏当时是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工作上有些交集。期间,唐山市作家协会和遵化县文化馆共同编印了一本报告文学集《燕山群英传》,列入改革文学丛书第二辑,单学鹏也将他当时出版的一些作品签赠给张玉洁,至今收藏的有《海湾三部曲》《劫难》,玉洁也将自己创作的一些作品寄给单学鹏,请他指导,记得他曾就玉洁的小说《狗祭》写了一页半的修改意见。我和玉洁调到市里工作后,见面的机会也多了,我最后一次见到单学鹏,是在2000年前后的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和玉洁下班回家,在火炬路和他相遇,他背着一个破旧的书包,一身疲惫,打过招呼,才知道,他下地种菜去啦。
如今,单学鹏已经离开我们20多年了,他留下的上千万字著作,成为留给我们永远的感伤和追忆。王立新感慨地说,单学鹏是永远屹立在唐山文坛和中国文坛的一棵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万古长青。
作者简介
刘绍辉,唐山市教育局原局长、二级巡视员。曾获得2019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1.
2.
3.
4.
5.
关注更多
冀图邮书
抖音官方账号
官方微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