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冬末,军区大院里,除了守夜的哨兵,许多人还在暖烘烘的被窝酣睡。
突然,“砰!砰!砰!”三声枪响将睡梦中的众人惊醒,紧接着又是连续而急促的五声枪响。
枪声吓醒了众人,也打破了大院冬夜凌晨的平静,他们都知道,有一件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了。
等他们急急忙忙赶往枪响之地时,凶手早已不知所踪,留下的只有一大摊血迹和两具极其面熟的遗体。
地上躺在血泊之中的人,赫然是开国中将谭甫仁和他的妻子王里岩!
凶手到底是谁,是如何潜入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将两人残忍杀害?
又是因什么要深夜潜入将他们二人刺杀?
01
谭甫仁和王里岩在军区大院被刺身亡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央,一向冷静自持的周总理勃然大怒,不仅下令彻查此事,还亲自组建调查组查明真相。
那么周总理为何如此生气呢?
不仅仅是因为一位开国中将被杀,国家损失一名得力干将。
更重要的是,有人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军区大院,堂而皇之地行刺!
那么做到这种程度到底有多难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分析。
第一点,军区大院戒备森严。
首先,谭甫仁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军区大院三十二号楼,位于整个大院中央地带。
早些年这个地方是外国人所建造的别墅,50年代组建昆明军区时被中央划归部队,之后周围便渐渐建起高楼围墙。
办公室、招待所、宿舍和生活房混在一起,几栋别墅位于最中心,安全可靠,成为军区领导的住所。
围着别墅的高墙深院,就成为一道十分坚固的屏障,按理说可以有效阻止外人的进入。
加上昆明军区大院作为重要的军事重地,院内设有多个固定岗哨和巡逻部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进行监视和巡逻,怎么看都是一张进去便难以脱身的天罗地网。
更别说大院应该还有严格的内部管理纪律,无论出还是入都要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与登记,无关人员想要进去,难如登天。
其次,安保力量的强悍。
谭甫仁作为军区第一政委,他的身边必然部署着专门的保卫部队,进行人身安全保护工作。
而且这些警卫肯定是经过严酷的训练,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战斗力,不然也不会被派到如此重要的人物身边。
再加上作为军事重地,整个大院的安保力量也必然不容小觑,可凶手就是完成了刺杀。
再者,谭甫仁毕竟是个战场上厮杀过的将军,具备极强的敏锐性和警惕,想要刺杀他,凶手本身也要有硬实力。
刺杀一位高级将领,其中的危险和难度不言而喻,这要求凶手不仅要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还要有极高的隐蔽性和行动力。
最后,更为关键的一点,也是案件侦破的一大重要线索,凶手需要对整个军区大院内部情况十分了解,且尤其对谭甫仁的别墅布局熟悉。
大院的内部布局复杂情况不用多说,我们来说一说谭将军所住别墅布局的复杂。
该别墅是一栋两层小楼,周围筑有高墙,正门前方是马路,其余三面均为空地。
别墅一进门就是一个空旷宽敞的前院,人走在其中十分显眼。
正对着大门的是会客室,左右两侧均有三个房间,用处也各有不同。
走上第二层,和一层布局相似,但不同的是,两边最靠里的两间卧室是打通的,最里间的便是谭甫仁卧室。
整个楼还有一处后院,散落着近十间房子,一个七八米长的封闭走廊与这些平房相连,此外还有一扇后门,打开直通后院。
因此综合看下来想要对谭甫仁进行刺杀,尤其是在军区大院内行动,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完成的。
那么这个非同一般的凶手究竟是谁?他到底是怎么做的?
02
专案调查组组建完毕后,立马前往军区大院进行现场勘查。可这一插就是几年,直到七年后案件才算告落。
其中究竟有什么“疑难杂症”?
首先就是线索缺失。
令人唏嘘的是,说着安保力量强大,但实际情况来看,一出事情,所有潜在的问题就都显露出来。
整栋别墅住有八人,除两位死者外,炊事员吴小红在听到枪响后没敢出屋,警卫员听到枪声后躲到厕所,门口的哨兵在调查人员来到时还在睡觉。
只有死者王里岩的表妹王文莹出了屋,见到了凶手,为整个案件的调查提供了一些线索。
但可惜的是,当时天色昏暗,情况危急,她只来得及看清对方身上的一些特征。
大高个,身材圆胖,穿着军装,声音沙哑,年纪大概在三十到四十之间。
可这样的人多了去,而且杀人后必定想方设法掩人耳目,那更如大海捞针。
二是查案工作出现诸多纰漏。
当时的查案条件,相较于现今而言较为有限,因此所面临的困难自然也就更多一些。
比如现场的指纹提取和比对,在事发两年后再次对现场进行勘察时,办案人员才从中提取到百枚指纹。
但因为指纹库不完善,也无法直接找到犯罪嫌疑人。
加上破案人员经验不足,一些小细节经常被忽略,工作做起来也没能落实。
比如那时,宣传部宿舍大铁门附近住着一个保姆,她前来找到调查组,提供了一个重要细节:当天夜间听到过类似有人翻越铁门的声响。
但因为她所说的地方离别墅很远,而且也说是疑似,这个线索就并没有立即引起办案人员的重视。
当时枪支作为查案的重要线索,负责查枪工作的景儒林要求军区内外全面彻查枪支、子弹,并做好记录。
尤其是凶手所使用的枪支为59式步枪,这种枪只有少部分人员和部门才有装备,查起来也不算麻烦。
但保卫部却没能认真执行这项工作,直到清查枪支的第九天,有人申请使用枪支,这才发现柜子中少了两支59式步枪。
当时的负责人袁孔祥害怕担责,选择撒谎说是借给某个复员的老乡用来打鸟,但后来良心不安进行翻供,却没能引起景儒林的重视。
之后抓获嫌疑人,在证人指认时,又有人出了纰漏。
当时,一个13岁的小女孩马苏红称自己当天见过一个奇怪的人,和王文莹描述的人一模一样。
于是,专案组负责人陈汉中决定带她去指认,但是他没能在自己约定好的时间将其带到指定位置,导致马苏红与犯罪嫌疑人王自正刚好碰面。
王自正一见到小女孩便知道自己可能已经暴露,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就表现得十分谨慎,滴水不漏。
但他的内心其实早都慌乱不已,当除夕夜办案人员准备前来找王自正提取指纹时,他煎熬了几天的心,让他做出了暴露自己的行为。
最后得知无法逃脱的他,在逃跑过程中自毙身亡。
那么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行凶?如何行得凶?又是怎样暴露的?
03
王自正是富农出身,1947年为了报被镇压之仇,加入堂兄的还乡团,并制造“武拐事件”。
后来国民党军溃败,他掩藏身份混入我军,编改经历,骗取信任,很快入了党,成了干部,调入昆明军区,1970年被提为保卫科副科长。
结果清算时,他被自己老乡举报,几次写检举信揭发,最后在王必成和谭甫仁的批准下被隔离审查。
他也是因此记恨上谭甫仁,策划出这次刺杀行动。
可是他不是正在隔离审查吗?它是如何从审查室逃出来的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