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国差点被犹太人骗走救命钱,国家机密也差一点泄露。
就在这年,几个犹太人突然来到北京,扬言要卖一批高级货给我们,这批货正是欧美封锁的“浓缩铀”,可周总理却不相信,随即下令严查这批货的真伪。
一查之下,竟查出了一桩惊天大阴谋。
犹太人为什么突然给我国送货?他们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1954年犹太人送货之谜。
一 神秘犹太人
1954年,周总理正在西花厅办公,就在这时,一队犹太人却来到了中南海,警卫先是拦下了他们,可他们不依不饶,神色凝重,开口就要见周总理。
警卫只好一边报告,一边询问犹太人此行目的,犹太人闭口不谈,直言只有见到周总理才会开口。
周总理接到消息后,也感到十分奇怪,这群犹太人来中国干什么呢?为什么还要指名见他?
带着怀疑,周总理同意了会见这群犹太人,等到犹太人走进会客厅后,他们没有犹豫,直接表明自己手头有一种欧美都不敢卖的货,也就是浓缩铀。
浓缩铀一般是从铀矿里提取出来的,放眼我国,铀矿开采尚且难度过大,更别说后续的提纯,只有在欧美那边,才有技术提取出高浓度的铀。
并且,欧美向来喜欢卡我国脖子,这种浓缩铀是坚决不对我国出售的,我国就算想买也买不到。
谁能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一群犹太人却拿着铀主动上门,并且,这几个犹太人还表示:
我们的东西绝对没问题,这刚好是你们迫切需要的。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此话一出,周总理的神经却紧绷了起来,犹太人所说的这句话简直是太奇怪了,他为什么知道我国迫切需要浓缩铀?
我国能用得上浓缩铀的地方,其实就只有一项工程——研究原子弹!
抗美援朝后,我国和苏联关系恶化,全球4大拥核国家,唯独不包括我国,从这个时候开始,毛主席就下令:
我们中国人也要搞原子弹!
1954年,正好是研发原子弹的关键期,资金、人才问题都在稳步解决,只有技术原料问题,还迟迟没有化解。
要搞原子弹,就必须用到浓缩铀,国外买不到,中国造不出,研发工程一度陷入僵境。
换做谁来,都会认为犹太人是好人送来浓缩铀,刚好解了我国的燃眉之急,可在周总理看来,犹太人上门,此事十分蹊跷。
首先,我国研发原子弹之初,并没有对外公开,就算在我国境内,也只有少数高层人知晓,就连研发工人,都不知道在研究什么项目,至于外国人,就更不知道我国在捣鼓什么名堂了。
换句话来说,没有哪个国家知道我国在搞原子弹,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我们缺浓缩铀。
犹太人距离中国比较远,更不可能提前知道这一消息,既然不知情,犹太人又为何拿着大批浓缩铀找上门来了呢?
这一切实在是过于巧合,周总理放不下心,他没有直接拒绝犹太人,也没有同意这笔买卖,而是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
去查一查这批浓缩铀的真实性,顺便再查一查犹太人的底细。
殊不知,一查之下,还真就牵扯出了一桩国家之间的惊天阴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犹太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二 下令严查
犹太人来中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我们送来一批浓缩铀,国人一听,顿时群情激愤,这可是研发原子弹的必不可少的原料,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唯独周总理紧皱眉头,无事不登三宝殿,犹太人突然来华,肯定不是雪中送炭这么简单,当即,周总理便下令:
调查这批浓缩铀的真假。
奇怪的是,周总理命令下达了好几天,也始终没有一个人动身,更没有人前往研究这批浓缩铀。
原来,新中国刚起步,放射领域的专家少之又少,只有少数人懂浓缩铀,但他们并不敢贸然接下这个重任,要是调查出了一点差错,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原子弹研发的进程,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另一方面,由于专家数量少,也没有几个人有百分百的把握去调查浓缩铀,推来推去,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周总理见状,心中五味杂陈,偌大一个中国,竟然找不出一个研究浓缩铀的人才,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
就在周总理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科研人员站了出来。
他就是杨承宗。
杨承宗的名字比较陌生,但他在我国放射领域的地位,不输任何一位大家,师承居里夫人,钱三强则是他的引路人。
杨承宗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前往法国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杨承宗成功在法国毕业,一毕业,法国各大科研研究所就争着要杨承宗前去效力。
为了拿下杨承宗,法国甚至开出了55万法郎的高薪,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价薪酬,不仅如此,留在法国,杨承宗还有大好前程,恩师之女悉心相伴,让他在放射领域如鱼得水。
就在杨承宗准备留在法国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祖国的一封信,信件里只说了一句话:
承宗,祖国需要你,希望你可以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落款三个大字——钱三强。
这是钱老的召唤,也是祖国的召唤,杨承宗没有犹豫,毅然选择了回国。
他深知祖国的贫穷,许多研究资料、器材都是零基础,但他依旧孤身前往,为了助力祖国研究原子弹,他花光了自己在法国的所有积蓄,买回了13箱资料,随后踏上了回国之路。
刚回国,杨承宗就遇到了难题,犹太人送来了一批浓缩铀,周总理要求彻查,没人敢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只有杨承宗站了出来,年近五旬的他,开始带领团队研究这批浓缩铀。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竟然揭穿了犹太人的阴谋。
犹太人送来的这批浓缩铀,从外表看起来完全没问题,经过化验,里面也的确含有大量铀-325,也就是说,这是一批货真价实的浓缩铀。
研究到这里,或许很多人都放心了,可杨承宗却继续研究,紧接着他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这批浓缩铀中,铀-325的含量远低于80%。
只有在80%含量以上的,才能被称为高级浓缩铀,再往上,浓度达到90%,才能用来研发武器。
而犹太人送来的这批浓缩铀,浓度偏低,虽说是浓缩铀不假,但却是劣质品,根本不能用来研发武器,更不可能用到原子弹研究中。
事情真相大白,犹太人果然没有安好心,送来的浓缩铀显然是不能继续使用了,研发迫在眉睫,我国又该去哪里弄浓缩铀?
另一方面,周总理始终忧心忡忡,犹太人故意送假货来,目的就是为了误导我国,让我国使用劣质材料,可他们又是从何而知我们正在研发原子弹呢?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
三 艰难研究
经过杨承宗的调查,犹太人送来的这批浓缩铀的确是有问题的,浓度不达标,根本不能用于武器制造,幸好发现得及时,否则后果让人后怕。
浓缩铀的真假弄明白了,这并不代表着事情圆满解决,更关键的是,犹太人怎么知道我们缺浓缩铀?他们怎么知道我国在研发原子弹?
其实这一切都是美国的主意。
美国故意让犹太人来送浓缩铀,主要有2个目的,一方面,是测试中国,看看中国是不是真的在搞原子弹。
抗美援朝后,一些外国专家推测,中国很可能会咬紧牙关搞原子弹,但也有人说,中国没钱没技术,就算搞也搞不出来,为了摸清楚中国的底细,美国故意派人送来关键材料浓缩铀,以此来试探中国。
另一方面,美国也在打探我国放射领域的实力,犹太人送来的浓缩铀,很明显是有问题的,如果中国人直接投入使用,没有发现这批浓缩铀不达标,那么这就说明中国对放射领域还不够熟悉,技术还没有到家。
相反,如果中国没有使用这批浓缩铀,这就表明,中国在放射领域应该有一些知名专家。
面对美国接二连三的试探,我国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周总理并没有直接买下这批浓缩铀,而是让杨承宗先验货,这样一来,美国也摸不准中国是否需要浓缩铀,研究原子弹一事,也就更加捉摸不清。
其次,杨承宗调查后,果然发现浓缩铀有问题,至于我国有没有使用这批浓缩铀,美国是不得而知的。
我国使了个障眼法,成功瞒过了美国,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自力更生,研究提纯我们自己的浓缩铀。
杨承宗亲自带队,从开采铀矿,再到提纯加工,全都亲力亲为。
历经10年,他把生命中最重要的10年都贡献给了国家,研究室的电力不够用,经常黑灯瞎火,杨承宗就点着蜡烛去做实验;由于经费稀少,不少研究员的伙食也很差劲,长期吃这些没营养的食物,也导致研究员晕倒、昏厥在实验室里。
面对种种困难,上万名研究员都没有退缩,杨承宗也没有却步,在研究厂区里,人们总是能看到一个50多岁的老人,和一群工人们共同劳作的场景。
杨承宗头上的汗水蒸发,凝聚成了研究中的一股动力,随着战线拉长,他的头发也渐渐花白,终于在1964年,我国罗布泊地区传来了一声巨响。
属于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声巨响,震惊了欧美,也震惊了全世界。
世界各国态度不一,美国重新打量起了中国,开始认为中国不可小觑,曾经的一味打压政策,也重新被洗牌,美国甚至开始评估起了中国的实力。
而英国则是充满了担心,扬言中国原子弹的诞生,将会威胁到亚洲地区的和平。
日本反应最激烈,他们强烈抵制中国研究原子弹,并朝着美国阵容再次靠拢。
反应最平淡的,可能就是杨承宗,远远看着那朵腾空的蘑菇云,杨承宗笑着悄然离开,临走之际,他的脸上流下了两行热泪,这两行热泪,是中国改天换地的一场洗礼。
原子弹试爆成功,意味着中国再也不会受到核威胁,但我国的核事业并没有就此停滞,杨承宗也迎来了自己的新任务。
1979年,杨承宗进入中科大,担任副校长一职,恢复高考后,杨承宗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
谁家孩子多考了几分上北大,谁家孩子少了几分,和名校失之交臂。
杨承宗每次听完,心里都很难受,难道这些差几分的孩子,就注定得不到好的教育质量吗?
他打算创办一所联合大学,专门用来收纳这批人才,同年8月,杨承宗和各大名校联合办校,校内的师资力量和名校相当,那些分数稍低的学子们,能在这里自主吃住、自主就读。
办校十余年来,联合大学给我国带来了不少人才,这些人才遍布放射化学、核燃料工业等领域,是中国腾飞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石。
而这一切,都是杨承宗献给祖国的礼物,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值得我们铭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