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猛烈进攻,国民政府派出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前往印度访问,希望能与当时的印度交好,共同对付日本法西斯。

谁料,当戴季陶与领导印度民族独立的甘地交谈时,对方的言论却让他当场惊掉了下巴!

“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是对的,但是采用暴力却是错的。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拿出两亿人让他去杀,剩下两亿人继续反对,那个时候日本人就会变成中国的仆人。”

甘地的这番话着实惊到了戴季陶。

要知道,当时中国有四亿人口,牺牲两亿人,只为了唤起日本人虚无缥缈的道德心?

简直是天方夜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陶打心底反感消极抗日,拿同胞的命去换和平,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日本野心徒增长耳。

那么为何甘地屡屡推崇他的“非暴力 不合作”,甚至提出如此荒唐的言论?

01

要说起“非暴力 不合作”,那一定绕不开甘地本人,他究竟是如何提出这一理念,为何会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呢?

1869年,甘地出生在印度的一个中产家庭。可他却肆意挥霍着自己的家财和青春,全然不在乎家人劝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或许甘地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但转折悄然而至。

16岁那年,正在和妻子缠绵的甘地突然收到父亲的死讯,饱受宗教影响的他倍感羞愧与耻辱,心中第一次萌生禁欲的思想。

此后,甘地反思自己过往的人生,浑浑噩噩不知所以然。

于是,在他19岁那年,毅然决定前往英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来弥补内心的缺失。

英国的留学之旅是艰难而刻苦,异国的风俗人文都与在印度大相径庭。

常言道:乱花渐欲迷人眼。若稍有不慎,怕是要坠入温柔乡,再也无法回头。

但甘地一直恪守宗教信仰,不因漂泊在外而私自犯戒。

学成归国后,甘地在孟买从事律师职业,可不知是性格腼腆还是羞于表达,甘地连第一场官司都没有打好,落了个差名声。

在挣扎半年后,甘地选择离开律师事务所,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1893年,影响甘地思想变化的第二件事情发生了。当年四月,甘地受派遣前往南非工作,被安排在白种人专属一等车厢。

在印度,甘地身份高贵,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应当,但现实却浇了他一头冷水。

白人列车员见他是印度人,执意要其换到有色人种乘坐的下等车厢,甘地则是坚持不换,最后连火车都没上,连人带行李都被拒之车外。

这次的变故让甘地的自尊心大受打击,外人根本不重视印度的种姓制度,不会因为你是婆罗门就高看你一眼,反而实力更能代表话语。

在白人眼里有森严的肤色歧视,像印度这样的有色人种就是不如白种人。

他开始思考印度与英国的殖民关系,想到同胞们在英国佬的手下做牛做马,难道印度人真的抬不起头吗?

到达南非后,情况并没有好转。甘地发现这里的印度移民同样被视为有色人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和工作上都没有被公平对待,他知道身为高级知识分子,自己该有些作为。

在此期间,甘地多次组织印度移民反抗,建立印度社区和印度团体,来合理争取属于印度人的权利,

并且开始尝试推行“非暴力 不合作”,将抗议与政治真正结合,发挥出属于他的思想光辉。

事实证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在南非取得了一定功效。

1906年8月22日,特兰士瓦州公布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令,甘地领导印侨掀起了非暴力抵抗运动。

南非当局虽进行了镇压,并连续3次逮捕了甘地,但是反对种族歧视运动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南非政府被迫不得不释放了甘地,并与之谈判,作了一定的让步。

印度移民的权益在这一次运动中得到了保障,种族歧视也在日益衰弱。看时机成熟,甘地起身回国,他要用这套理念,救印度于水火。

02

在媒体的大肆宣传下,甘地在印度的声望日益升高,人们渴望一个能解放印度的圣人,而这时候甘地出现了。

回国后的甘地开始落实他的思想,贯彻其“非暴力 不合作”,力求让英国政府在印度无法正常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要求大多数印度人忍住对金钱和美食的诱惑,可能挨饿不止两三天,全印度都会陷入瘫痪。

但印度人民在长期受到宗教思想苦修忍耐的影响下,每个人都在积极响应甘地的政策。

面对一个可能实现独立的机会,每一个印度人都不想放弃。就这样,一个看似羸弱,达成条件极其苛刻的政策,在印度竟神奇般的实现了。

其实,甘地的不抵抗政策只是促使印度独立的一方面,背后还有两种因素。

第一,是要靠印度自己掌握的军队。

没有真枪实弹,就没有有尊严的政权。沦为他人手里的傀儡,我想这不是印度独立的最终目的。

正是有了尼赫鲁等军队力量的支持,甘地才有贯彻不合作政策的底气,也有可以随时和英国翻脸的实力。

第二,则是英国实力的衰弱。

二战时,英国忙于抵抗德国,深陷欧洲战争泥潭难以抽身,再也无法牢牢把控殖民地。

于是,印度有了脱离出来的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