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巴南区融媒体中心成功举办。据发布会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从非遗文化的保护研究、人才培育、融合发展上发力,今年11月围绕接龙吹打创新编创的《搌新房》器乐节目荣获第十一届重庆市乡村艺术节(音乐类)一等奖,非遗文化已经成为接龙镇的一张亮丽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住非遗“根基”

走进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文化服务中心的接龙非遗文化展厅,首先看到的便是陈列在展馆内的接龙吹打乐器。“展厅里面有接龙吹打、小观梆鼓舞等13项非遗项目的文字、影像、实物资料,此外为了让群众更加直观感受非遗文化,我们还拍摄展映了非遗宣传片进行网络发布。”接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到。

同时,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还成立了非遗文化研究工作专班,先后整理完善《接龙吹打艺人谱》、编撰出版《接龙吹打乐》《接龙吹打乐续集》等系列丛书,载录接龙吹打乐曲145首,理论专著《重庆国家级非遗学术研究丛书·接龙吹打分卷》即将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赓续非遗“薪火”

“李老师,您看看我的指法正确吗?”“李老师,您听一下我上周练好的曲子。”在接龙小学“非遗进校园”课堂上,小学生们围绕着非遗传承人李谣,询问关于唢呐吹奏的问题。为了向非遗传承注入新鲜力量,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辖区非遗传承人面向辖区学校定期开展唢呐、绑鼓舞培训,今年已累计培训100余场次。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仅接龙吹打非遗传承人就有8人,作为接龙镇人大代表的卢斗文也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号召力,通过参与组建接龙吹打艺术团队,面向社会开展接龙吹打免费培训等途径,同时邀请区镇人大代表中的文艺人才参与指导,带领更多人开始接触接龙吹打。“作为接龙吹打非遗传承人和镇人大代表,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发挥余热,将自己的技艺传承给新生力量们。”卢斗文激动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巴南区接龙镇持续探索以老带新传承模式,目前非遗传承人带徒400余人,去年以来,接龙镇以“非遗传承 干部先行”为主题开办培训班,培育机关、村社区干部吹打爱好者100余人,有力提升非遗传承的责任感、使命感。

激发非遗“活力”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积极探索“非遗+”模式,推动非遗项目与创业、旅游、文创等的深度融合。鼓励接龙吹打乐手自主创业,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唐佑伦,每年参加各类商演活动近百场,“靠锣鼓这一项技艺,我每年收入能到7万余元,有时候一天还有两场商演,已经忙不过来了。”唐佑伦高兴地说。接龙镇300多个吹打乐班均可自主承接商演活动,人均年创收达5万元,接龙吹打正在产业化发展。

此外,巴南区接龙镇还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在各大景区举办接龙吹打、小观梆鼓舞等民俗文化展演,将接龙吹打融入民俗赏花文化旅游节、蜜柚采摘节、重马亲子系列活动等重大活动,塑造非遗旅游新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宣传委员郑锐表示,未来,接龙镇将努力谱写新时代“非遗+”乐章,以守正创新发展接龙吹打为契机,通过“非遗+旅游+文艺+乡村振兴”,擦亮非遗金字招牌,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为建设“宜居宜业中心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镇、民俗文化特色镇”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王若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