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不过,上海有家企业从“被投诉诈骗”出发,不仅开发出一套反诈系统,还协助侦破案件36起,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
这就是上海勤和互联网技术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勤和”)研发的IS语音安全反欺诈系统。最近,该系统入选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评选的“2024年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优秀案例”,展示互联网企业在反诈路上的探索成果。
抓规律:深挖诈骗背后的行为逻辑
去年4月,上海勤和科技客服接到用户举报,称其在二手平台上购买演唱会门票时被骗,收款方正是“上海勤和”。
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线上多人即时语音通讯和视频直播娱乐服务的“IS语音”,跟演唱会毫无关联,怎么会牵扯其中呢?
工作人员立马调取后台充值记录,发现早在2天前,反诈系统就曾提示异常:同一账户在短时间内收到多笔充值金额,订单显示的来源不同但金额相似,相关账户已被自动采取临时封禁措施。
系统为何如此设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类似情况之前也已发生过多次,近些年来,随着各大平台对诈骗行为治理力度的加大,诈骗团伙开始将目光投向“IS语音”这样规模相对较小的平台,试图躲避追查。
“假设用户A在社交平台上购买某商品,骗子直接用自己的账户收款,很快就能被锁定。因此,他们会再额外添道手续:将收款码设置成平台官方的二维码,骗子的真实信息就此被隐去,同时再诱导平台用户B以折扣价充值元宝(平台的货币名称),这样,诈骗团队就拿到了用户B的钱款,整个链条因为平台和用户B的加入而延长,从而影响和干预后续的调查侦破。而用户B因为收到了A充值的元宝,也不会发觉异常,有可能很快就将这笔钱花了出去,给钱款追回增加难度。”工作人员介绍。
他们判断,这次也是相同的套路,便赶忙收集相关证据,向属地网安部门报了案。
其实,经历过多年的斗智斗勇,“上海勤和”数据安全团队发现,无论诈骗的形式如何变换,其内在的行为逻辑是有规律可循的,系统只要摸清这一点,就能有效预防或警示可疑行为。“像演唱会门票被骗时系统的自主判断,就是其中的一种。”
基于这一发现,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起集监控研判、预警拦截、行为阻断和溯源追回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IS语音安全反欺诈系统,通过系统判定+人工巡查机制,实现对涉赌、诈骗等违法分子的精准打击和控制。
“上海勤和”的反诈中心。
担责任:有义务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创立于2001年的“上海勤和”,可谓是互联网业语音平台的“元老”。经历过语音社交平台的起伏后,创始人许旭东深知,内容安全建设是平台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之所以如此重视“反诈”,是因为“上海勤和”曾因此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2016年前后,有不法分子过“IS语音”、“YY语音”等社交软件的公共聊天板块中发布“足不出户在家轻松月入过万”等诱导招工信息,以承诺向求职者提供不同质量的工作为由,通过“连环套”的形式向被害人收取不同等级的会员费进行诈骗。
根据警方披露信息,诈骗团队之所以选择这些平台,一方面瞄准了平台上的年轻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则跟平台的特殊功能有关。IS语音与其他软件(QQ、微信)略有不同,群主建立语音群后,可通过平台控制他人的发言,群主有主导聊天内容的绝对权力。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此,让兼职者无法相互沟通发现诈骗的破绽,更事先要求不添加任何好友,防止受害者在频道内互相加好友揭发他们。
“很多受害人不明真相,以为是平台参与其中,导致平台口碑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群体大量流失,生存面临挑战。”这让许旭东意识到,建设反诈系统迫在眉睫。
“作为语音交互平台,我们的技术难点是要同步实现对语音、图片等信息的识别和分析,并不断根据诈骗手法的翻新来更新数据库。”据悉,该系统多次迭代更新,在2023年至2024年还融合了实名制、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大大减少了平台上诈骗、赌博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还为警方的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多地公安部门为此特地发感谢信对该系统予以肯定。
“上海勤和”办公室内,张贴着各地发来的感谢信。
截至目前,IS语音反诈中心累计查封频道6320个、查封账号53458个,主动向公安机关输出各类案件线索150多条,协助侦破案件36起,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配合公安抓获犯罪嫌疑人上百人。
系列成果和“2024年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优秀案例”的入选,也让“上海勤和”更加坚定了:将继续提升反欺诈系统的效能与智能化水平,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来源 | 解放日报
作者 | 栗思
责编 | 陆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