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民间传说中,“鬼火” 常常被描绘成一种神秘而诡异的现象,多在夜晚的墓地、荒野等地方出现,通常是飘忽不定,闪烁着幽蓝的光,让人毛骨悚然,因此也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更是成为了各种鬼怪故事中的常见元素。
其实早在南宋就已有人提到过鬼火,例如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就提及“予年十馀岁时,见郊野间鬼火至多,麦苗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俄复不见,盖是时去兵乱未久。”中国对鬼火的传说也很多,清朝蒲松龄所写《聊斋志异》中也提到过鬼火。
原文是:谢迁之变,宦第皆为贼窟。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扫荡群丑,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往往白昼见鬼,夜则床下火飞,墙角鬼哭。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谢迁起义的时候,所有官宦人家的住宅,都变成了“贼窝”。有个叫王七襄的学使(即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的家里,聚集的盗贼尤其多。后来官兵攻破了城池,冲入城内平定贼患,剿灭了这些盗贼。战斗结束后,王学使的家里死尸遍地,填满了台阶,鲜血甚至流到了门口。
王学士进城后,回到自己家中,命人将尸首抬出去,把血迹洗刷干净,这才住下。但是从此之后,他家里大白天就常常能见到床下火乱飞,墙角还时常传来鬼哭的声音,很不安宁。
这段描述出自《聊斋志异》中的《鬼哭》一篇,它生动地描绘了谢迁起义,以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