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师 《责任分散效应实验》 带你通过心理学实验,洞察人性的本质
你是否在紧急情况下,曾经因为周围人多反而犹豫不决?——责任分散效应实验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比如看到某人摔倒、发现火警或听到救助的呼喊。面对这些情况,你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帮忙吗?还是会在人群中犹豫不决,希望别人能先出手?我们来探讨一个心理学上的有趣现象——“责任分散效应”实验,它揭示了为什么在紧急情况下,群体中的人反而会变得冷漠和不愿意承担责任。
责任分散效应的起源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比博·拉坦内(Bibb Latané)于1964年提出,其灵感来源于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基蒂·杰诺瓦斯案。1964年3月13日凌晨,基蒂·杰诺瓦斯在纽约皇后区被一名男子多次刺杀,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35分钟。令人震惊的是,有38名邻居目睹了这一事件,但没有人报警或出来制止。这一案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
1
经典实验:达利和拉坦内的两难选择
为了进一步验证“责任分散效应”的存在,达利和拉坦内在1968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最著名的一项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单独或与其他人一起在房间里完成问卷。突然,房间里的扬声器传出了求救声,似乎有人摔倒了。实验结果显示,当被试者单独在房间里时,90%的人选择了立即寻求帮助;而当他们与其他人一起时,只有40%的人采取了行动。这表明,当群体中的人越多,个体就越容易产生“他人会帮忙”的念头,从而降低自己出手相助的可能性。
2
近期研究:责任分散效应在现代的体现
1. 社交媒体中的责任分散: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责任分散效应在虚拟世界中也得到了广泛研究。2020年,一项发表在《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求助信息时,如果有很多人点赞或评论,但却没有人真正采取行动提供帮助,这种现象依然非常普遍。研究者通过模拟情景实验,发现群体规模的增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2. 企业中的责任分散:在企业环境中,责任分散效应同样存在。2021年,一项发表在《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过程》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并求助时,如果团队成员较多,他们往往会感到责任分散,从而降低主动帮助的意愿。这不仅影响了员工的个人表现,也对整个团队的效率和凝聚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3
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火灾中的犹豫
2018年,某大学图书馆发生火灾。当时,图书馆内有几十名学生。据目击者描述,火势起初并不大,但很快蔓延开来。令人遗憾的是,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尽管有多人看到了火灾,却没有人立即报警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最终,火势失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事后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表示当时心里在想:“这么多人,肯定有人已经报警了,我何必多此一举呢?”
心理学原理解析
1. 群体规模:群体中的人越多,个体感受到的责任越小。这种效应在大型公共场所尤为明显,例如在地铁站或商场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周围人多而觉得自己无需采取行动
2. 社会性评估:个体会观察他人的反应,如果没有人采取行动,他们可能会认为情况并不严重。这种“社会验证”机制使得个体在群体中更容易保持冷静,但也可能导致紧急情况被忽视
3. 责任模糊:在群体中,个体往往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不够明确,从而导致犹豫不决。特别是在不明情况的紧急时刻,个体可能认为“这不是我的责任”,或者“有人比我更适合处理这个情况”
4. 恐惧和焦虑: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或行为不当而选择不行动。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在群体中更容易被放大,因为个体更容易从他人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和心理支持
如何克服责任分散效应
1. 明确指定责任人:在需要帮助时,明确指定某个人来负责,可以有效减少责任分散的现象。例如,在团队中遇到问题时,可以指派特定的成员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大家互相推诿
2.提高个体意识: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个人对紧急情况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紧急应对培训,提高员工和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处理能力
3.营造积极的群体氛围:鼓励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增强集体责任感。一个团结互助的团队更容易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而不是犹豫不决
4.个人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反思自己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反应,培养主动帮助他人的习惯。通过自我反思,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机制,从而在真正需要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互动问题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紧急情况下,你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还是在犹豫中错过了最佳时机?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
参考文献
Darley, J. M., & Latané, B. (1968).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Latané, B., & Darley, J. M. (1970). The unresponsive bystander: Why doesn’t he help?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Levine, M., & Crowther, N. (2020). The bystander effect: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Kotowska, I. E., & Pawlowski, B. (2021).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online and offline anti-bully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
Chen, L., & Wu, H. (2018). The bystander effect in campus emergencies: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Meyers, D. G. (2010). Social psychology (10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启发,希望您能点亮下方【在看】谢谢您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情感表达实验(你是否曾经因为别人的一个微笑而感到心里暖暖的?)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社交影响实验(令人震惊!人原来那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海兔实验(想象一下,未来的孩子们通过注射RNA,就能掌握父母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凯洛格实验(可怕的凯洛格实验!让人类婴儿与黑猩猩做“人兽兄妹”)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目标实验(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