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数字时代,你思考过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手机

对我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有什么样的影响吗?

又有多少故事在此发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系主任高凯博士

最近主编了一本书,名为

《透过屏幕的情感:

社交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收录的32篇学生作品

都是他所开设的

“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课程班

学生所讲述的真实情感和故事

这堂课上,高凯鼓励学生们

勇敢讲出心里话

共同度过一段关于青春、成长

和情感的人生旅程

这本历时一年半终获出版的小书

也成为师生间双向奔赴的最好见证

1

把心里话写进书里

又酷又治愈

“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

是高凯为上外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学生们都说

在他的课堂里

没有生硬的对错评判

没有狭隘的好坏区分

所有真挚表达与真情流露

都被视作珍贵的思想结晶

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接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凯发现真正能够触动学生内心的,还是与自身情感息息相关的话题。于是他将课程重心进一步聚焦,以当代大学生的情感经历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社交媒介如何塑造人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热衷于分享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亲身经历,坦诚地讲述在数字世界中如何缔结、呵护乃至割舍各种情感纽带的真实故事。

金灵依给微信写了一封情书——

我和你结缘于2014年8月,见证我从“我的世界”和“奇迹暖暖”的狂热爱好者变成生活的忠实记录者。九年的“暧昧期”,于我足矣,彼此而言,都是无可取代的存在。

在你心目中,我可能是个社交狂人,刚添加了我的第800个好友,但是你很了解我,你知道我的社交圈其实逼仄又狭隘。置顶的27个好友中半数涉及学生会的工作,除却亲人,剩下熟络的屈指可数。

那无处安放的虚荣,先让我寄存在你创造的空间。如果别人想要透过朋友圈的蛛丝马迹,窥探我的“人生履历”,那务必秀给他最美好最稀罕的事物,迫使他留下宝贵的点赞。

你纵容了我的强迫症,浏览新的聊天信息、消除提示的红点让我神清气爽;你纵容了我的社交恐惧症,跟仰慕已久的老师沟通,我总是迅速地切屏,待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偷偷查看她的回复;你纵容了我不善表达的缺点,切断了面对面的沟通,让我得以愉快地潜水。这样看来,你确实是个“口是心非”的朋友,从不指责我的不是。

侯倩记录下了“如果没有你”的日子——

没有了手机,一天突然变得好漫长,精神上感到莫大的空虚。无法获悉新鲜动态,世界上就此少了一个爱操心的网友。没有了消磨时间的电子榨菜,只好去多年没踏入的超市里买了一包乌江榨菜。当下的琐事牢骚不知道与谁分享,在心里默默敲了10086下木鱼。很好奇赛博亲友此刻在干什么,不知道能不能感应到我发出的SOS电波……

不过,没有了手机,我开始重新审视当下。我走进一家花店,店主正在为一位顾客包装花束。我悄悄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店主对每一朵花都十分用心,她的眼神中透露着对花卉的热爱,每一次用剪刀修剪花朵时,都带着一份专注和娴熟。

我走上前去说:“这束花实在太美了。”店主笑着点头,“谢谢夸奖。我一直觉得,每一朵花都有属于它的故事,而我只是负责为它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人。”

我们开始聊起花卉、花艺和生活。店主分享了她对花卉的独特见解。回家的路上,我心情愉悦,手中的花束也成为周围注目的焦点。一阵微风拂过,花瓣轻舞,香味沁人,我不禁微笑着,觉得这一束花带给了我一份期待,一份生活在当下的期待,不知不觉已经一天没有碰过手机了。

这些故事,有的温馨动人,有的充满曲折,但都有着深沉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透过这些故事,传统课堂中交流的藩篱被打破,每个人都能真切地被看见、被支持。学生们的真心就这样被“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

这本书一经上架广受好评。在新书分享会现场,著名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罗毅与大家分享她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有些同学的文笔很动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想要反复阅读。”

她表示,在当今这个时代,这本书把大家的生命中一部分赛博遗产变成了白纸黑字,这是件“极致浪漫的事”。

2

通过这堂课

更加认识自己和生活本身

“这门课、这本书

本身就是我们的生活

我如今走的每一步都是印证”

课程班学生夏梦露这样表示

不少同学评价高老师的课程为“治愈系课程”,在学生评教环节,更是取得了100%的满分佳绩。对学生而言,这门课更像是一个心理辅导师,引领他们探索如何与情感相处,如何去理解他人,如何爱与被爱。

马文静回忆起18岁恋爱的酸与甜——

2020年11月,那段时间我没有智能手机,只能靠着老人机发短信和他聊天。有一次体育课,我们在操场上并排站着,面对夕阳,他说今天的天空是粉红色的。突然,他欲言又止:“其实……”“什么?”我好奇地问他。“没什么,以后你就知道了。”他抿着嘴微微一笑。

几个月后,我拿到了智能手机,久违地登录上QQ,发现收到了很多条消息。里面是几个月来他陆陆续续分享给我的心情和日常。有他喜欢的博主,有他爱听的歌,有打动他的文案,还有一张天空的照片,下面写着“今天的天空是粉红色的”。

2022年2月,恋爱一年,我们分开了。这一年,我们只见过三次面。

分手前,我们抱着手机聊到凌晨五点,隔着屏幕达成一致,和平分手。两天后,他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送我去机场。这次是开学。我们在机场门口拥抱了很久,手机上我们说了很多很多,但见了面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们很容易隔着屏幕说一些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分手也是。

分手后,互删、取消各个平台的关注、删朋友圈、删留言、换头像名称……一切都像行云流水一般,好像删除了互联网上的痕迹,就能删除我们脑海中的记忆。

但真的能删除吗?手机相册的角落总是发现漏删的合照,朋友的朋友圈评论区下还有我们曾互动的记录,车票购买记录、淘宝收货地址、电影票订单记录……互联网上的痕迹和留在心里的记忆一样删不完除不尽。

网络时代,一切都太快。我们还来不及好好感受,就与一个人相遇又分离。慢一点,再慢一点,但愿我们都能在网络时代中拥有真诚、勇敢的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不能仅仅把这三个月定义为一门课程,这还是一段我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沟通交流,一场奇妙有趣的思想旅行,一场洞悉生活、反思自我的深度思考。”课程班同学焦心悦认为,这门课让她重新审视了亲密关系,也重新寻找了自我,是她最难忘的课程体验。

课程班同学张君仪则补充道:“感谢高老师告诉我们‘珍惜所有自己的想法,应该认为自己最重要,也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我确实感知到自己心中有更多东西被种下了。”

在学生心中,高凯老师的课程不仅治愈着课堂上的他们,更是支撑他们走好人生路的力量源泉,课堂中的感动始终悠长动人。

已毕业的上外学生刘心雨说:“毕业后,每当我感到落寞时,我都会想起高老师那句‘我们仍在共享同一个世界’,这句话像一个无形的精神支柱一直支撑着我一路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课程班的何承锐表示:“课上的话题一直都在生活中启发我思考,现在在社交媒体上点赞、评论都会情不自禁去想是什么驱使我这样做。特别是老师启发了我,用已学知识不断与自己和解,去‘平静地生活’。”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院长李本乾教授认为:“情感即教育,屏幕即情感。”他表示,这门课实现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让教育通过情感抵达每名学生的内心,同频共振,同堂共情,让大学课堂重新“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部分图片:pexels

责任编辑:宝丁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

点亮点赞、在看

欢迎分享你与数字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