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潞河指的就是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
北运河段
是从北京通州
经过河北香河
再到天津三岔河口
这一段河道
在元明清三朝
北运河是漕运进京的
交通要道
香河由于地处
北运河中游
上接北京通州
下联天津武清
堪称“首都之门户
漕运之咽喉”
《运河之上》
带您一起了解
北运河属海河水系
历史上几经变迁
辽圣宗统和年间
皇太后萧绰为确保
南征中原所需
粮草和满足
南京城(今北京)的
粮食物资供应
在南京至北塘海口之间
利用天然水道
疏通了一条漕运河道
经潞水(今北运河)
运至南京(今北京)
即民间传说的
“萧太后运粮河”
金代沿用潞水之名
金贞元元年(1153年)
迁都燕京(今北京)
改为中都
为保障都城用粮
开始利用
隋永济渠故道
将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粮食运往中都
金泰和五年(1205年)
金章宗命人
改凿潞水漕渠
翌年竣工
改凿后的路线
不再走永济渠旧道
而是向北经天津
入潞水经武清、香河
潞水漕运由此正式开启
香河成为漕粮进都的
必经之路
元代称白河
因河内多沙
两岸沙白而得名
也称泗河
四水者,一即潞河
一即富河,一即通惠河
公元1271年
元世祖忽必烈
在大都(今北京)
建立起元王朝
为保障都城粮食物资供给
元朝廷开始对大运河
进行全线疏凿
元十三年(1276年)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忽必烈又命人
先后凿通了
山东的济州河、会通河
和通州到大都
积水潭的通惠河
通过上述几大工程
从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
缩减至近1800公里
由此全线贯通
江南漕粮通过
白河(今北运河)
直抵大都
香河一跃而成为
“首都之门户
漕运之咽喉”
明代称北运河为
白河、白漕
外漕河、通济河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
为避海上漕运风险
命人疏通了山东的会通河
并修建了南旺分水枢纽
使南北大运河再次贯通
清雍正四年(1726年)
开始有北运河之称
清顺治元年(1644年)
迁都北京后
漕粮运输基本沿袭
明代漕运制度
清道光年之前的北运河
仍然繁华依旧
清代后期,海运兴起
漕粮逐渐改为“折色”
即漕粮改征银两缴纳
加之内忧外患
清政府无暇顾及
运河治理
运河淤塞日益严重
北运河漕粮运输
走向衰落
光绪二十三年(1897)
京津铁路通车
1901年清政府宣布
废止漕运
漕粮改由火车
直接运至北京
“舟车辐辏
万民攒集”的景象
从此成为永久的记忆
1918年3月
北洋政府在天津
成立顺直水利委员会
民国十四年(1925年)
顺治水利委员会对
青龙湾减河上的
王家务减水坝
(红庙金门闸)
进行治理
在南北石坝上
改建为四十孔
西式分洪闸
名为土门楼闸
改革开放后
北运河的治理政策
从“排涝为主”转变为
“排蓄并重,以蓄代排”
政府先后对
北运河香河段的
堤坝、险工
进行了
进一步整修加固
并修建了橡胶坝
新建和改建了桥梁
如今北运河香河段
集陆上“四大景区”
水上“十大景区”
运河“新八景”于一体
错落有致、相映成趣
夏日的运河两岸
绿树掩映、波光潋滟
水鸟翩跹、风光旖旎
正以崭新的面貌
迎接八方游客
图片由王爱民提供
嘉宾
原香河大运河研究会会长
王爱民
节目回听
请点击下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