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南
一个社会的幸福与否,老年人的幸福感是重要标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
而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下,老龄事业的发展为公益慈善力量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公益组织在助老服务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角色和责任主体;公益切入银发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老年人价值再开发让“老龄人口压力”变“银龄人才红利”;县域养老模式的公益探索,为解决城乡养老服务失衡问题提供创新解决路径……
“在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公益慈善助力养老是当前的重要议题。我们可以看到,2024这一年,老龄公益事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坚韧发展期,逆流而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兼养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绯绯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总结道。
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村养老探索“多点开花”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而在这件“事”上,公益慈善助力养老未曾掉队。
早在2013年,国务院35号文件就明确提出“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2020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下,公益慈善组织负有重要使命,正在成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近两年,慈善助力养老服务的项目开始增多,公益力量介入养老服务,取得了较为突出进展。”成绯绯说道。
具体到2024年,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公益力量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关注不断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尽管长期以来,政府和业内普遍强调‘9073’和‘9064’,但统计数据显示,仅不到1%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0.1%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日托或短期全托获得照护服务,高达99%的老年人依然在社区居家养老。”成绯绯指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致力于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的覆盖和质量。
例如,泰康溢彩基金会发起单位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联合体,联合政府、单位、社区、公益、市场等多方资源,为社区搭建起覆盖衣食住行、医养娱教、临终关怀的一站式为老服务体系,探索出一套可推广复制的“公益+商业”的中国特色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在北京市北航社区、金台社区、北师大社区和湖师大社区落地4家养联体,覆盖超过1.5万名老人。此外,龙湖公益基金会从适老化改造和培训赋能着手,打造“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开展“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项目,带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多种资源联动,创新探索社区养老模式等等。
同时,随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6月,《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首份国家层面农村养老总体部署出台,力争不出村不离乡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方向。公益组织在农村地区居家养老的探索也在逐步展开,为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助力推动城乡养老事业的均衡发展。
例如,中和乡村发展促进中心设计启动了中和晚晴乡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项目围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等三大体系,通过帮助和扶持乡村社区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在广东、山东等地启动多个乡村居家养老项目示范点。
“尽管农村地区的养老模式有所创新,但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资金保障和资源配套问题。”成绯绯指出,对农村养老的探索不仅要“各点开花”,还要加快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必要照护。
银发经济下,老年价值再开发方有可为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2024年老龄公益事业的另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公益力量对老年价值再开发的积极探索。
“人口老龄化也蕴含着发展新空间,老年人口是宝贵的资源。”成绯绯以近两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开展的“积极老龄化与老年人价值开发”项目为例,她指出,该项目凝聚了一批活力知识老年人开展示范行动,让老年人展现作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的一面。此外,宁波扬帆久久基金会支持的基层老年协会和老年人自组织孵化项目,面向基层,推动老年人社会价值开发、自我管理和服务社会。
而在银发经济成为2024老龄事业的一大“热词”的背景下,老年价值再开发可成为银发经济的间接切入点。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并对“银发经济”作出明确定义: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另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潜力巨大。
“尽管如此,公益力量在银发经济方面的探索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新业态虽然市场化发展迅速,但公益力量的介入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合的路径。”成绯绯说道。
但是,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在这一框架下,公益助力老年价值再开发方有可为之处。事实上,银发经济和老年价值再开发密切相关,互为促进。前者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经济需求,如健康产业、养老服务和文化娱乐等,而后者侧重提升老年人的社会价值,鼓励他们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和创造经济价值。老年人可通过再就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参与,在提升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对银发经济产品的需求,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成绯绯强调,虽然老年人是银发经济活动的主体,但发展银发经济还要兼顾“为老”和“备老”人群。
失能失智老人亟需关注,公益力量应积极介入老龄公益
谈及下一步亟待关注的问题,成绯绯指出,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始终是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
近年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均将失能老年人照护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
“但是,这一庞大群体的照护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尽管民政部和医保局在推动养老服务补贴和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已有一定进展,但整体的制度性安排仍显不足,尤其是在服务人员配置、资金保障、专业设备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支撑。”成绯绯说道。
今年6月6日,由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公益1+1之溢彩星光成果展示会暨三期资助发布”活动在京举行。“公益1+1”之溢彩星光社区老人关爱服务项目即围绕失独及失能失智、重症肌无力、心智障碍长者照护者等困难老人需求开展多元化助老服务的模式,经过两期资助、三年扎根社区的服务行动,初步形成了北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为老服务的行动网络。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民政局已有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旨在为重度失能及持有残疾证的老年人提供长期补贴,减轻其居家养老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奖励对老年人合法权益有突出贡献者。但大部分地方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失能老年人保障制度。为此,成绯绯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协同合作,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更好的资金保障。
面向未来,成绯绯再次强调,在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慈善助力养老是当前的重要议题。她呼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下,公益慈善组织应以解决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响应并投身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之中。同时,应结合自身优势,从老年人价值再开发等角度切入,积极挖掘养老领域的价值和发展空间;注重发挥撬动和链接作用,既要补足政府和市场资源的不足,又要与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等各方力量联动融合,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促进多元治理,探索出更多养老解决方案,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另外,积极应对老龄化理念的改变应该是全人群的,而非仅针对老年群体。面对老龄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健康储备,做好终身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准备。”成绯绯建议,尤其随着灵活就业、不连续就业等情况的增多,其养老资金保障较弱,这部分人群更应提前做好养老储备。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