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间跟孩子们常聊的一个观点是:

教育是一场长跑,不是短跑。

持续的耕耘、专注的投入,才能收获未来的花期绽放。

《老人与海》的故事相信你也看过,这部现实主义之作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老人能在连续84天,

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

依然选择出海打鱼,

是因为尽管他不确定能否捕到鱼,

但他相信自己会有收获,

于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

老人说,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每天日复一日地坚持一些小的好习惯,从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为了要证明给谁看,而是我们知道,一直往前走,远比原地打转要好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阶段,我知道不少家长往往会过于关心孩子的成绩。

但正如我在《》里说过的,小学阶段的成绩是有欺骗性的,欺骗之处不一定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单纯追求卷面分数更为重要。

这不仅是为了应对越来越难的学业要求,也是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特别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有三种习惯是需要你我格外关注的,因为它对孩子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

01

精读的习惯

无论孩子是在学英语,还是学语文,除了基础的阅读积累外,还需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精读习惯。

在陪哥哥小升初这段时间,不少初中老师跟我们聊起初中语文规划时,都提到一个词:

精读 + 阅读量 = 语文的王炸组合。

精读培养深度思考和理解能力,阅读量则打开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两者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是语文学习的制胜秘诀。

精读的习惯,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精读不仅仅是让孩子理解每一个字和每一个句子的表面意思,它更重要的是一个思维的训练,是一种深度理解感知的过程。

精读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字一句地读句子、读课本,而是要通过有意识的反复阅读和思考,把语言背后的思维提炼出来,帮助孩子培养从表象到内涵的洞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至少需要孩子持之以恒地坚持“四步走”:

精读的第一步是学会圈画关键词和关键句。让孩子从中找出作者的核心思想。

精读的第二步是引导孩子提问。去思考文本中的细节,分析其中隐藏的意义。比如,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个比喻?这个词的选择有什么特殊含义?

你有没有发现,小学的语文课堂,老师一遍一遍强调的预习、复习、课堂笔记的重难点,其实都是在围绕精读展开?

精读的第三步是思辨性理解的拓展。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多次阅读,孩子会对文章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可以引导孩子每次读完一段后,停下来思考:“这段话告诉了我什么?”“我从这段文字中学到了什么?”逐步训练孩子的思维深度。

精读的第四步便是输出和表达。讨论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类似“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观点?”、“你认为这个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都是思辨向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中文和英文在精读方面的要求也有些不同。

英语中,一个概念通常通过几个词或一个短语表达清楚,句子的表达相对简洁。

精读英语时,你要引导孩子注意简洁句子的隐含含义上下文关系,避免字面意思的误解。

中文表达较为紧凑,一个字可能承载多重意思,而词语的组合往往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文精读时,你要引导孩子从字面到深层含义的多维度去解读,注重字词的精确使用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符号

02

思考的习惯

思考的习惯,是孩子面对问题时、遇到挫折时不再迷茫的指南针。

我们的世界从来不是简单的对错、黑白。

无论是学业上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难题,思考的能力让孩子能够在迷雾中看到方向,在复杂中找到解决之道。

让孩子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未来面对世界时,才不会被随波逐流所困扰。

还记得我之前分享过的事吗?当我家孩子还在幼儿园时,他们能对路边的小石头、蜘蛛结网、下雨的水滴观察很久,充满了好奇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细小的事物,正是培养思考能力的起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有。

生活也是孵化孩子思考习惯最好的土壤,只要你能坚持这么去做:

1.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随身带本笔记本,记录下孩子的观察和问题,没有答案没关系,一起去探索就可以了。

孩子的思考习惯,往往从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好奇心中萌芽。“你觉得蜘蛛为什么会织网?”“雨滴掉下来后会去哪里?”这样的问题简单却有趣,都是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并主动探索答案的好问题。

2. 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问题。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也给孩子开放性探索的氛围。

小到“今天你想去哪里玩?”,“穿什么颜色的袜子好呢?”,大到“如果你是蜘蛛,你会如何织网”“除了下雨,还有什么情况会让地面湿掉呢?”,其实都是在启发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提供答案,而是要鼓励孩子尝试自己解决。

或者给孩子找一些合适的资源,让孩子学会运用资源、分解问题、多管齐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考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引导逐渐形成,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未来会更笃定。

03

乐观的习惯

乐观的习惯,则是面对生活风雨时、面对竞争和排名时的护身符。

生活中,总有挑战与低谷,难免有挫折与失落。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站得更高。

乐观的习惯,让孩子在任何困境面前都能微笑面对,坚信一切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未来总会充满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能否习得乐观的习惯,其实还是得看家庭氛围

比如家长是否能正面地看待失败,教会孩子接受不完美呢?

孩子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我们是否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点?

再比如,孩子是否有关注生活积极面、感知生活小确幸的体验?

就像那首《小美满》的歌一样,人活一辈子,如果能在在无法重来的时间里保持乐观,尽情享受人生,那已经是多么灿烂的美满了。

此外,家长是否有给孩子营造足够的情绪空间?

让孩子明白,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多大的挑战,他们始终有一个可以倾诉和依靠的港湾,那就是家。

当孩子抱怨排名下降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这次排名下降,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调整后,能不能比上次更好?”

和孩子一起将“消极语言”转换为“积极语言”,通过语言重塑的方式,就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思维模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岁之前,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塑造期,习惯的力量在这个阶段最为强大。

越早培养,这些习惯就越能深深扎根,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家的Joshua,再过几个月也要满12岁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明年他将迈入初中生的新阶段。

在和他一起梳理小初衔接的过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好习惯对他学习和生活的助力是多么显著。

我看到的不仅是成绩的提升,更是他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满腔热情。

这种由内而外的积极改变,是习惯赋予的力量。

习惯的培养从来不易。

但一旦开始,坚持下去,收获的果实将令人惊叹。

只要我们坚持朝着正确的方向耕耘,总有一天会迎来开花结果的那一刻啊。

互勉,萌芽~

2024年12月27日于广州。

月底,我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语文阅读的那些事儿!

特别邀请到省教育厅教材编委会成员、拥有20多年语文教育经验的张芳老师,与我们一起聊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精读、思辨阅读,以及如何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欢迎预约来听,和我们一起打开全新的阅读视野!

此外,我们还带来了奇趣读书的升级首发——通过精准的阅读规划,培养语文思辨能力、提升精准阅读和养成精读习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不要错过,未来的语文高手,就从这里开始!

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主题讨论社群,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