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咸阳一个叫韩家村的村子里,13岁的男孩孔忠良,这天跟往常一样放学回家,途径一条小河的时候,贪玩的他便放下书包在河边上玩耍了起来,还想着看能不能抓条鱼回去,改善改善伙食。
河边有许多漂亮的石子、贝壳,他这里摸摸,那里看看,遇到喜欢的,还会捡起来装到口袋里。就在这时,孔忠良突然看到脚边的泥土里有一个好看且奇异的“白色石头”,他立即将其抠出来,用河水清洗干净,这东西很是特别,平时也没见过,因着平时就喜欢收集一些奇怪的石头,孔忠良便将这“奇特”的“白色石头”给带回了家。
吃过晚饭,孔忠良将自己在小河边捡到的这个“白色石头”拿给父亲看,孔父拿在手里看了一会,表示自己也没见过,但看着像是一枚印章的样子,因为底部刻有字,无奈他并不认识,只是感觉很不一般,说不定是什么文物之类的,便嘱咐孔忠良好生保存,改天带他一起去把这东西交给国家。
没多久,孔家父子就带着这枚捡到的印章,一起来到陕西博物馆,请里面的专家看看,这究竟是何物?通过博物馆里专家们的研究,发现这印章上刻着“皇后之玺”四个篆体字,具有很重要的考古价值。
孔家父子得知捡到的竟然是如此重要的文物,心里也很是高兴,立即毫不犹豫的将这枚“玉玺”上交给了国家,而且不要任何报酬、奖励,最后好说歹说,才收下了博物馆赠与的20元“路费”。就这样,“白色石头”一跃,成了罕见国宝文物,一直出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
这枚皇后玉玺,由新疆羊脂白玉精雕而成,整体成西方体,长2.8厘米,高2厘米,重0.033千克。通体温润洁白,凝若脂状。在玉玺的上方,雕有一只螭虎做纽,而四侧则刻有云纹。
印面刻着“皇后之玺”四个字,采用的是阴文缪篆(móu zhuàn)的方法刻下的。据古文记载,螭虎是一种神话动物,身形像龙,但没有角。持此玉玺,象征着君临天下的威严。
玉玺底面刻的“皇后之玺”四字,采用的是“繆篆”,这是汉代官方摹制印章一种专门字体,极具当时的文字特点,也展示了当时娴熟的篆刻刀法,说明早在汉朝时期,我们的篆刻艺术就已经有很高的的水平了。而上面篆刻是“皇后之玺”,更是象征了玉玺所属者地位尊贵权重。
既然是汉朝的“皇后之玺”,为何会出现在陕西一个偏远山村的不知名小河边呢?我们古人十分讲究“生佩死殉”,尤其是有权有势的人,生前所佩之物,死后势必要作为陪葬物一同被埋葬。考古学家们也会根据那些棺椁中的印章来判断墓主人的身份。而这枚玉玺的出土地,就在陕西咸阳韩家沟,这里不远处正是汉墓长陵所在地。
据古籍文献记载:“高祖陵在长陵之西,吕后陵在长陵之东”,从而得知长陵西边为高祖之陵,东边为吕后之陵。考古学家又通过多番研究,认为这块玉玺为汉代皇后吕雉所佩。对于吕雉,相信大家不管是从历史、野史,还是影视剧中,都对其有很多的了解,她的话题从未停止过。
这枚玉玺本应存放在长陵吕后棺椁之中,但因西汉末年,起义军攻入长安,长陵被毁,而长陵中的皇后玉玺,也随之战火之中遗失了。谁知,两千多年后,竟会被一个小孩给捡到。
随着这枚吕后“皇后玉玺”的重现于世,为考古学家带来了很大的研究意义,同时,这枚“皇后玉玺”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两汉时期唯一一枚西汉皇后玉玺。如今,这方“皇后玉玺”已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有着如此重大意义的皇后玉玺,被得以重现于世,捡到并无偿上交它的孔忠良父子功不可没,国家也没有忘却他们的功劳。在孔忠良上交玉玺44年后的2012年4月,陕西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的王京平得知了孔忠良当年上交玉玺的事迹,立即登门拜访孔忠良。
孔忠良(左二)
而当年那个贪玩的小孩,如今也即将步入花甲之年。时隔44年之后,孔忠良第一次受到了正式的表彰,并收到了博物馆补发的证书。孔忠良父子当年无偿献宝的事迹,才被众人所知晓,而孔忠良也表示,能为保护国家文物做贡献,自己从未后悔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