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关税交易和通胀逻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
美国消费者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究竟有多大?
1)自特朗普政府第一轮关税实施以来,
已经从高峰期的18%下降至目前的11%。
2)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占美国消费品生产者价值的7%(排除运输、批发和零售成本及利润),
占最终消费者商品支出的3.3%。
3)其中,约80%是直接消费品进口,
其余20%为中间品和原材料。
4)综合商品和服务后,
中国进口占美国核心消费者支出比例约1.4%。
5)美国对中国某些商品类别的进口依赖度尤其突出,
中国进口在家电、家具和鞋类等家庭用品的美国总进口额中占比超过80%,
而中国在这些品类的全球出口份额也超过60%,远超其他国家。
短期内,这种高度依赖很难通过其他出口国填补,
因为其他供应方缺乏足够的产能。
6)从生产者价值视角看,
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耐用品和部分非耐用品中占比显著,
具体包括玻璃器皿和餐具(23%)、家电(24%)、鞋类(30%),以及消费电子领域的电话(39%)和摄影设备(24%),
这些品类对关税政策最为敏感,关税上涨对价格的直接传导效应最大。
7)如果关税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中国商品的价格涨幅可能达到2%-10%,
集中在厨房用品、家电、行李箱、娱乐用品、鞋类和电脑设备等品类。
即使考虑所有生产来源的加权平均,
美国消费者价格的整体涨幅也在1%-2%之间。
8)这意味着关税本身对美国核心PCE价格的影响是较为有限的,
根据GS的预测,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上调将使核心PCE价格增加约0.24%,
这个数字,再叠加汽车关税,总体核心PCE价格涨幅也就在大概0.3%这个范畴。
很多交易确实跑过头了。
欢迎扫码订阅我们对全球市场的深度见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