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天的留学行业,我只能说:离谱。
作为一个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老炮,我已经见证了无数荒诞的故事。但2024年的留学市场,似乎正在刷新我对“荒唐”的认知:学生们愈发傻子化,机构们愈发骗子化,两者配合默契,形成了一个极其讽刺的闭环。
一、学生的“傻子化”:成绩平平,却做着世界名校的梦
经济下行,社会竞争压力空前剧增,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把留学当成一根“救命稻草”。结果是:一大批学术背景平庸甚至一塌糊涂的学生,开始寄希望于留学改变命运。
这些学生的典型特征是——
1. 学术背景惨不忍睹:
成绩平平,科研空白,论文为零。甚至一些双非、二本的学生,也敢直接跟我说要申请牛津、哈佛博士项目,还必须是全奖!这些学生似乎完全不了解世界顶级名校的门槛,甚至连申请流程都懒得搞清楚,就直接幻想自己被录取。
2. 执行能力近乎为零:
更可怕的是,他们基本无法配合完成任何准备工作。比如,我让他们阅读申请项目的论文,他们直接告诉我“看不懂”。写好的文书发给他们,也得花时间“详细讲解”每一句是什么意思。不具备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却指望“中介一条龙”,不劳而获。
3. 期望值离谱得惊人:
双非、二本学生,GPA 2.5,雅思6.0,还希望直接“保送”到藤校研究生甚至博士,觉得只要交够钱,什么都可以办到。他们对申请过程的理解,就是“我花钱,你帮我搞定”。
这一切,究其原因,是学生和家长们对留学的认知完全扭曲:他们认为只要“花钱包装”,学术背景不足也能靠关系、资源、操作弥补。而当这种心态成为主流,骗子中介的市场便应运而生。
二、机构的“骗子化”:一条龙服务,流水线作弊
要说学生的问题已经够离谱了,那中介机构的问题就是更离谱。在这个行业里,越来越多的机构选择走“速成流水线”的路子,甚至公开通过作弊和造假满足学生的离谱期待。
行业内的潜规则是——
1. 文书代写已成标配:
几乎所有留学中介都默认提供代写文书服务。文书写得真假难辨,什么科研、课题、实习经历全是编的。一份文书能套用给几十个学生,只改名字,内容完全一致。
2. 作弊服务成了卖点:
考英语不过?没关系,代考解决!网申材料不够?假的凑!甚至连论文代写、答辩代考都有人包办。一些学生连录取之后的学术生活都靠“外包”维持,这种流水线造假,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离谱到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博士代读,真是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照进现实了。
3. 营销噱头骗傻子:
小红书上每天都有“低分逆袭牛剑”的成功案例,但背后要么是文书造假、成绩注水,要么是项目不正规,要么是ps的。然后,底下全是水军,托儿们,相关唱双簧,演戏。靠这些“洗脑式”营销,吸引一批又一批背景平庸但野心过大的冤种上钩。
三、“劣币驱逐良币”:谁还在乎真正的优秀学生?
最让我痛心的是,这一切正在毁掉真正优秀的留学生。那些有真才实学、背景过硬的学生,本应被尊重,但却因为行业整体的“水化”,变得被外界误解、边缘化。
国外的压力:
当越来越多的水硕、水博涌入名校,真正优秀的留学生被同化成“花钱混文凭”的刻板印象,不被教授和同学认真对待。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公开演讲歧视中国人学术作假,传遍世界。
国内的歧视:
回国后,水文凭贬值导致“留学生等于水货”的标签更加显眼,辛辛苦苦拼出来的高端学历,却因同行的低端操作蒙羞。
四、留学行业的未来:双向腐烂,死路一条?
留学行业的问题,本质上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学生的要求越来越离谱,倒逼中介机构走上造假、作弊的道路。
中介的流水线操作,让更多学术垃圾浸透名校申请体系,进一步降低留学的含金量。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未来中国留学行业的口碑只会继续滑坡,而真正的优秀学生将被挤出行业的舞台。
救救留学行业,不然它真的要烂完了
留学本该是一个改变命运的过程,但现在它正变成一场闹剧。
我们需要更严格的行业规范,更清晰的价值导向,以及对真才实学的尊重和保护。如果这个行业继续“双向奔赴”,最终只会走向一条“彻底烂完”的死路。
而我作为一个留学老炮,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说点真话,提醒那些家长和学生们:
留学不是万能药,更不是捷径;它需要努力,需要真才实学,更需要认清现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