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上午,由红船编辑部主办的红色吉林行——“追寻先辈足迹,重温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吉林省吉林市成功举办。

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有:开国上将刘亚楼之子刘煜滨及夫人刘晓春、中共早期高级干部周肃清之子周太和、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上将宋时轮之女宋百一、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及先生张志扬、东北抗联主要创始人之一杨靖宇烈士之孙马继志及夫人程新春、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及夫人胡东钊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人。

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们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充满深情的回顾、感人至深的讲述,让本次与会者在鲜活的历史中感受先辈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先辈们坚如磐石的铮铮铁骨,以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本文为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具体如下:

开国元帅彭德怀侄外孙张峰:总结关家垴战斗经验 打赢了上甘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开国元帅彭德怀侄外孙张峰:总结关家垴战斗经验 打赢了上甘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峰

1952年,外公彭德怀左额前长了一个瘤子。主席三令五申让他回来看病,做手术,他就是不回来,为什么呢,他在等陈赓大将。陈赓当时腿不好,到朝鲜的时候拄着拐。外公说:“你怎么还变成三条腿了呢?”陈赓说:“我这三条腿还成了香饽饽呢。”外公说:“为了你来朝鲜,我跟总理争论了半天。”陈赓说:“那你肯定能赢。”

为什么外公跟总理反复地去要陈庚将军,如果陈赓不去朝鲜,外公就不回来治病。主要原因是,抗美援朝初期,北边战场正面比较宽大,便于我军迂回穿插,机动的运动作战。到三八线附近,正面已经狭窄,纵深很大,再向前突破就很困难,阵地战相对多了,但是解放军对阵地战的经验很少,所以外公就想起了关家垴战斗。

关家垴战斗实际上是争议比较大的一次战斗,我简单还原一下关家垴战斗的历史。

第一,关家垴的背景:当时日军是3万人,分成500人一队,他们有大队有小队,500人就是小队,一共有几十队,扫荡八路军根据地,目的是寻找八路军总部和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

第二,日军的情况:在关家垴,日军的山崎大队一共有500人,他们是临时组建的,日军将大队分成了小队,然后漫山遍野的“撒开网”,谁发现八路军主力和总部,谁就固守待援,呼叫整体的3万扫荡日军,围歼八路军总部和主力。结果一个临时组建的500人小队,误入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驻地,位置就在关家垴。

第三,关家垴的地形:虽然大家都去过关家垴山顶,但是没有人真正了解过关家垴地形。关家垴地形正北边是陡坡,基本无法进攻,西边虽然是绝壁,但最后我军还是从西侧进攻了,南侧是关家垴村政府,基本上是平地。在南侧的后方,即关家垴阵地的西南,有一个叫做柳树垴的地方,这里是我们的阵地。如果柳树垴在我军手里,南边进攻就会很顺利,如果柳树垴被日军占领,南边基本无法进攻,我军变成腹背受敌。而东边是缓坡,也是八路军最后的主攻方向。

当时,八路军的部署是129师决定从西南东三侧进攻,放弃了北侧,因为北侧陡坡太大。原来驻守柳树垴的不是主力部队,为了保证南侧进攻顺利,准备派主力部队去换防,增加柳树垴的防御能力,以防万一失手,丧失南边阵地的进攻。第二是派遣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带领几千人从西侧绝壁攀上关家垴,准备配合三面进攻作战。最后确定在凌晨四点发起进攻。

战斗经过:第一,我军换防失误。我军在柳树垴南侧换防,结果日军也发现柳树垴了,南侧是八路军的主攻方向,如果日军占领柳树垴,八路军就不可能从南边进攻了,所以日军也派出一个小队前往柳树垴,人数大约几十人,不到一百人。山崎大队一共有500人,出去将近100人,实际上关家垴阵地上只有400人。结果日军的这几十人上了柳树垴,柳树垴的守军误认为是友军来换防了,轻易地把柳树垴交给了日军。后来我军换防部队也去了,之后与原驻守部队联合,反复夺取柳树垴。然而,战斗了三天,我军也没有将柳树垴攻下来,这也意味着从此南侧的进攻机会失去了,只能从西侧和东侧两侧进攻。

当欧致富带着特务团大约2千人,从西侧攀上绝壁占领关家垴垴顶时,凌晨三点与出来上厕所的日军遭遇,双方进行了战斗。由于我军各方部队没有配合好,战斗一直进行到四点钟,敌人将欧致富带领的特务团从西侧绝壁打下去了。

怎么没配合好,具体是东边的作战部队没有在凌晨三点配合欧致富团长进攻。不是关家垴阵地我军打不下来,是因为当时各方没有配合好,柳树垴阵地也丢失了。第二,因为东侧没有及时配合特务团进攻,导致本来是部署三面进攻,结果最后变成了一面进攻,所以关家垴战斗打的就比较艰难,这也是问题所在。

现在,在关家垴垴顶立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村民说现在沟里还有千八百名烈士遗骸没有挖掘。实际上在关家垴战斗中牺牲的人,基本都是在西侧绝壁牺牲的,南侧基本没有战斗。

当时我军打了两天两夜一直没有攻打下来,只能从东侧进攻了,东侧是缓坡,按照现在的战术动作,只能跃进接敌。战士们要跃到一个坎底下趴着,但手榴弹一旦扔下来,根本没有地方藏,正好炸到身后,所以那时候非常困难。

两天后,外公彭德怀、刘伯承师长和陈赓旅长三人来到关家垴东侧300米的位置,外公在这里还留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穿着皮夹克在战壕里拿着望远镜,脚蹬着前面。陈赓旅长担心离前面阵地太近,就带着人把外公从阵地上给架下去了。这时候,刘伯承仔细观察地形后认为可以进攻,于是重新调整部署,调派了一个新的团,采取土工作业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我军很快通过土工作业占领了关家垴,但是关家垴主阵地实际上位于南侧。我军进攻主阵地,一直到外公下令撤退,也没有全歼日军。为什么没有全歼敌人,主阵地的日军依托当地百姓的窑洞作战,窑洞依山而建,一排一排,窑洞比较深,日军把里面都打通了,原来一个窑洞是一家,现在十个窑洞相当于是一家,连成了一片,而且上层的窑洞,层层也都打通了。

八路军并没见过窑洞,从第一个洞进去后以为里面是封死的,往里打几枪后没动静,这时候敌人已经跑到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窑洞里了,因为互相都是通的。我军又打第二个窑洞,打几枪又没动静,又打第三个,等打第四个窑洞的时候,敌人从第一个、第二个洞里出来了,第七个、第八个窑洞里的敌人也出来了,八路军受到两头夹击,另外还有上层的窑洞。当时八路军就是这么艰苦作战,最后才不得不撤出战斗。

柳树垴阵地始终失守,在敌人手里。都说主阵地关家垴总共500人,跑了50人,歼敌400,实际上并非如此,主阵地的敌人应该是400人,跑了50人,剩下歼敌350人。

当时我们的部队没有见过窑洞方式,而且以前都是游击战,没有经历过如此激烈的攻坚战,所以我们在这场战斗中吸取了经验。

当时外公觉得该打阵地战了,怎么防御也没有经验。我们在解放战争时打攻坚战,都非常艰苦,每一场都是硬仗和恶仗,但那时候有炮,在朝鲜战场上有炮我们也不敢说有炮,因为我们与美国相比,就和没炮是一样的,所以还得采取土方法,外公就意识到必须要把陈赓调到前线去。

实际上,我认为坑道战是在陈赓大将的思路扩展下,形成的上甘岭战斗胜利。上甘岭战斗的经验还指导了自卫反击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是一个山洞有好几个出口,但是我们这次有经验了,反击战中不再贸然进攻,而是守住洞口继续作战。找到几个洞口后,同时使用火焰喷射器喷射。

编辑: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