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海波,你还记得那年的野花吗?"老支书捧着热茶,望着窗外的细雨。"
记得,开得漫山遍野,她最爱采来编花环。"
我摩挲着手中发黄的火车票,那是十年前去双河村时留下的。
谁能想到,再次踏上这条路时,却是为了送她走向另一个人的未来。
01
1980年的夏天,我背着行李站在火车站台上。妈妈一遍遍地整理我的衣领,眼圈红红的。
"海波,到了农村要好好干活,别给咱们周家丢脸。"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
我点点头:"爸,您放心吧。等我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一定让您和妈妈享福。"
妈妈擦着眼泪:"傻孩子,妈就盼着你平平安安的。"
火车缓缓启动,我趴在窗口,看着父母的身影越来越小。十八岁的我,就这样踏上了去往陕北农村的路。
到达双河村时,已经是傍晚。村支书带着我去了生产队,分配了住处。房间很简陋,土墙泥地,一张木板床,一个旧桌子,就是全部家当。
"城里来的娃娃,习惯了就好。"村支书笑呵呵地说,"明天我让梦琪带你熟悉一下村里的情况。"
第二天一早,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来敲门:"周海波,我是林梦琪,支书让我带你转转。"
她穿着蓝色的粗布衣裳,说话带着浓浓的陕北口音,但眼睛特别明亮。
"你也是知青?"我问。
"嗯,去年来的。"她笑了笑,露出两个小酒窝,"走吧,带你看看咱们村。"
林梦琪带我走遍了整个村子,从打麦场到水井,从牛棚到菜地。她对村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说起话来也不像其他村民那样拘谨。
"你看那边的山,"她指着远处说,"春天的时候开满了野花,特别好看。"
我望着她的侧脸,不知为什么,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农村的生活很苦,但有林梦琪在身边,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难熬。她教我锄地、喂猪、打水,晚上还教我认识农作物。
"这个是高粱,这个是谷子,"她耐心地给我讲解,"你要记住它们的生长特点,才能种得好。"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每天和她一起干活的时光。她认真的样子,笑起来的样子,生气时撅嘴的样子,都让我忍不住多看几眼。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山上摘野菜。她踩到石头上滑了一下,我下意识地拉住她的手。那一瞬间,我们都愣住了。
"对不起......"我赶紧松开手。
"没事。"她低着头,脸红红的,"谢谢你。"
从那天起,我们之间有了微妙的变化。干活时的眼神交汇,吃饭时的默契递碗,都让人心跳加速。
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约她去看山顶的日出。
"林梦琪,"我握住她的手,"我喜欢你。"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靠在我肩上。朝阳从远处的山峦间升起,染红了整片天空。
"我也喜欢你。"她小声说。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村里人人皆知的一对。干活休息时,她会给我削一个苹果;我会给她编一个草环戴在手上。虽然生活艰苦,但因为有了对方,连苦也变得甜蜜。
"等过几年,我们一起回城。"我常常这样对她说,"到时候我们结婚,买一个小房子,种满你喜欢的花。"
她总是笑着点头:"好,我等你。"
谁知道,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那年冬天,我收到了家里的信。爸爸突发脑溢血,情况危急。
02
收到家信的那天晚上,我和梦琪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冬风呼啸,她把自己的棉袄披在我身上。
"你要回去。"她说,这不是疑问句。
我握住她的手:"等爸爸的病好了,我就回来找你。你要等我。"
她点点头:"我等你,你放心回去。"
临走那天,整个村子的人都来送我。梦琪站在人群最后面,眼睛红红的,但强忍着不掉眼泪。
"梦琪,"我在她耳边轻声说,"等我。"
"嗯,你放心吧。"她扯出一个笑容,"家里的事要紧。"
回到城里,我才知道事情比想象的严重得多。爸爸瘫痪在床,医药费像流水一样往外花。妈妈每天在纺织厂做零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海波,"妈妈握着我的手说,"你爸这样,家里就靠你了。"
我明白妈妈的意思。第二天就去工厂报到,从最基础的学徒干起。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深夜才能回家。
刚开始,我还常给梦琪写信,告诉她城里的情况,说我一定会回去。她也会回信,说村里的生活,说她在等我。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信越来越少。我被工作和家庭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常常累得连笔都拿不动。她的信里开始出现一些我看不懂的话。
"村里来了新的知青,教我们唱《橄榄树》。" "支书说要给我介绍对象,我推掉了。" "海波,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
我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等爸爸好一点就回去。可是爸爸的病情时好时坏,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紧。
三年过去了,我们的信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月才有一封,后来变成了两个月、三个月。我知道,我们之间的距离在慢慢拉大。
一天,我收到村支书的信。信很短,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海波,梦琪要结婚了。她没让我告诉你,但我觉得你应该知道。如果你还想见她最后一面,婚礼在下周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