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周卓玥

冰雪世界中,手持一杯或一壶热水,用力将水泼向空中,划出一道圆弧线,万缕冰丝花,如同烟花般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体验“泼水成冰”。图据新华社

每年冬季,冰雪旅游火热,前往东北的游客们爱在雪地里“整活儿”,为拍摄出“泼水成冰”打卡照片,不少游客屡屡尝试。但“泼水成冰”经常“翻车”。近日,黑龙江一游客在旅游时模仿“泼水成冰”结果被二级烫伤。

从充满期待的冰雪体验变为意外烫伤,这是谁也不希望经历的场景。那么,在进行“泼水成冰”体验时,有什么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寒冷环境下,人体的哪些生理机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就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多位医生与学者。

实现“泼水成冰”

需要两个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1日,在有着 “中国最冷小镇” 之称的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50余名呼中区森林消防指战员,将杯中的开水用力泼向天空。一时间,空中冰丝、冰雾弥漫开来,“泼水成冰”秀上演,场面既震撼又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泼水成冰前倒入开水预备 图源:中国最冷小镇

为何泼水成冰要用开水?

“开水挥发会形成大量水蒸气和小液滴,和冷空气接触比表面积大。”一位物理老师向记者解释道。“一般来说由水这种液体变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水滴直接成冰,一种是水蒸气通过凝华成冰。”“泼水成冰”中的“冰”并不是水结成了冰,而是水形成水蒸气后,水蒸气在极端寒冷空气里凝结成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泼水成冰”是什么原理?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泼水成冰”属于冰水相态的转换,若想要达到“泼水成冰”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下,二是一杯9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与空气的巨大温差是实现泼水成冰的关键。当气温不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下,若有大风相助,能迅速带走水蒸气中的热量时,“泼水成冰”也有可能实现。

浪漫背后有风险

烫伤、冻伤都可能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平台上,在体验“泼水成冰”的过程中“被烫伤”的网友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玩泼水成冰后头部被烫伤 图源网络截图

2021年,一位大爷就因为“泼水成冰”上了热搜。视频中,他拿了一个大碗,盛上热水扎好马步开始挑战。泼水的瞬间,大爷将碗一起扔了出去,开水劈头盖脸浇下来,烫到自己的头部。

从医学角度来看,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于均峰告诉记者,“如果‘泼水成冰’时被烫伤,首先要尽快脱离热源,然后可以在烫伤表面使用冷水冲洗,若双手烫伤的部分较多,可以浸泡在冷水中,面部烫伤需要使用冷水和毛巾冷敷的方式减轻烫伤部位的继续进展。如果‘泼水成冰’使用的开水已经接触到内部皮肤,而穿着贴身衣服不能直接脱出,最好使用剪刀将其剪开,然后去除粘附在身上的衣物,防止皮肤撕裂。”

“在处理时,可以使用烫伤膏。烫伤过后,尽量避免将出现的水疱挤破,对于严重烫伤,我们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救治。”于均峰补充道。

“在雪地局部降温冲洗时还需注意全身体温的保暖,以避免失温情况发生。如果就地取材,用冰雪冷敷时间过长会冻伤。冰水可能过于刺激,可以使用冷水处理烫伤,需要持续冲洗和降温,降温至少需要20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以上。而且在冲淋时水流不要过大,如果水流过大,就可能损坏我们原本保留的皮肤屏障。”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张路向记者说道。

做好防护措施

提防“炫酷”后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泼水成冰”到底应该怎么玩?有网友总结了不少成功经验:盛水容器开口大且能握在手中、带滤网的保温杯为佳、泼水时瓶口朝上45度、手臂保持伸直最好“抡”出180度……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泼水成冰”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卞赟曾提醒,“泼水成冰”不易在狭窄地段和人员密集的地方尝试,同时也要考虑风向对过往行人的影响,以免造成摔伤。孩子玩时需要家长、学校的正确引导,如果没有把握请不要轻易尝试。

于均峰建议,若要进行“泼水成冰”,在使用热水容器时,应该佩戴手套保护自己,一方面可以防止烫伤,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冻伤,防止热水飞溅到裸露部位很关键。“首先我们需要做好皮肤防护,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到外面的面积。其次我们可以佩戴护目镜,进行眼睛防护,防止在泼水成冰的过程中飞溅的冰晶或者水蒸气照到眼睛、进入眼睛,从而造成眼睛损伤或者刺激。”张路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