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总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每逢黄昏时分,海滩上总会出现一群神秘的“淘金者”,他们手持长棍,在涨潮后的沙滩上反复“撸动”,原来,他们正在从沙子中“淘取”稀世珍宝——铁砂。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能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淘铁”行为,其实早已被国家严令禁止。
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淘铁砂的历史
淘铁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人们就利用“铁棒法”在海滨河岸淘取铁砂,他们使用一根系有磁铁的粗长铁棒,在沙石中翻滚摩擦,依靠磁铁的吸引力,将含铁量较高的矿物质吸附在棒身上,这种古老的淘铁方式一直沿用至近现代。
在古代,铁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能够淘到更多的铁砂,不仅能为自己多铸几件犁铧农具,也能在集市上换取更多生活必需品。
所以每逢淘铁的季节,沿海和江河村落的男男女女都会兴高采烈地涌向海滩,握着“铁棒”淘取天赐的礼物。
孩子们也会跟着父母学习,在沙地里摇晃铁棒,将黑亮的铁砂洗净拿回家中,淘到的铁砂要仔细保存,等到集市交易时再取出几两,可以换得生活所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重工业,大力提升钢铁产量,“大炼钢铁”成为国家战略,可是当时的冶炼原料严重短缺,为增加钢铁产量,人们甚至把家中的菜刀、锹子等生铁制品都拿去熔炼,即便如此,原料依然远远不够。
人们注意到黄河流域储藏丰富的磁铁矿砂,其中的含铁量高达60%以上,这为缓解钢铁原料匮乏提供了新的途径,正是这样,在建国初期,一种传统的淘铁方式——“撸铁棒”再次流行开来。
那时,许多黄河流域的村民都自发组织起来,沿河岸淘取铁砂,他们使用粗长的铁棒,在一端绑上强力磁铁,然后在河床沙石中翻滚,磁铁会吸附沙石中的铁矿物质。
经过过滤、晾干,铁砂的含铁量可达70%以上,掺入冶炼,就能显著提高钢铁产量。
“撸铁棒”成为村民们重要的副业,一个村子每天能淘出价值上万元的铁砂,为了多挣这点辛苦钱,许多人直接在河边搭棚居住,与铁砂为伴,孩子们也跟着学习,河岸边成了他们的游乐场。
随着对铁砂的需求增长,单纯依靠人力“撸铁棒”已经无法满足,20世纪80年代起,采砂船成为主要的淘砂方式。
这是一种小型的专用船只,能进行大范围的机械化作业,船体下装有强力的抽吸水泵,直接从河床吸取沙石。
经过筛分,即可得出含铁量高的铁砂,单艘采砂船每天能采出数万斤铁砂,利润可达上万元,为了购置采砂船分一杯羹,许多人不惜抵押田地和房屋,向高利贷借钱。
1980年代,黄河下游两岸聚集了上千艘采砂船,形成壮观的“采砂浪潮”,采砂成为当地最热门的赚钱活动之一。
从那时起,黄河两岸,阳光热烈,却在金光闪闪的河面照出了些许萧索,阳光下,一群原本应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手持铁棒,驾驶着小船在河中疯狂“撸铁棒”——这已经成为黄河畔的一道风景线。
趋利忘忧” ——试探四氧化三铁的暴利引发黄河血案
淘出的铁砂呈黑色晶体,其实是磁铁矿石,含铁量高达72.4%,故而也称磁性氧化铁,这样的矿石对冶铁固然有用,但真正吸引人的是它的吸附性能。
四氧化三铁可用来制作各类过滤剂,其过滤污水的能力十分出色,还可制成反渗透膜等,应用十分广泛,一斤铁砂可卖五毛钱,日均数百元,对许多河民来说收入可观。
淘铁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要找到含铁量高的沙石,经验和耐心都很需要,老淘铁们常在河边淘上一整天,有时一无所获,有时运气好,一天下来能淘上几斤。
这完全看天意,年轻力壮的凭蛮力往往收效甚微,老淘铁们靠的是经验,他们能分辨沙石中的铁元素含量,有的地方一撸就出,有的地方却毫无收获,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对地质的敏锐观察。
个体淘铁难以大规模开采,一些企业便研制了专门的采集船,这些船装有大功率的电磁铁,可在江河中吸附铁砂。
每天下来可收获数吨,利润数万元,于是沿黄河一带,此类船只大行其道,许多小型冶炼厂也将淘来的铁砂掺入熔炼。
面对如此恐怖的利润,采铁砂的人们置环境破坏于不顾。他们深挖黄河河床,破坏了河床结构,扬起的沙尘污染了河水。
密集的采砂船也降低了河水含氧量,对河流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他们的行为正一步步摧毁着母亲河的生命。
“哐哐”的撞击声此起彼伏,河床不断升起沙尘,一个个头顶帽子的劳动者持续挥舞着手中的工具。
原本平静的河面也被数十艘疾行的挖沙船搅得浑浊不堪,这似乎成了一种狂欢,所有人都沉醉于铁砂带来的利益中无法自拔。
这种非法采砂的现象,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屡禁不止,甚至采用了炸弹进行非法爆破,导致河床下陷、河道变窄,雨季泥沙淤积严重,洪水威胁加剧。
面对严重的环境破坏,国家多次下达禁令,禁止黄河非法采砂活动,然而迫于巨大的经济利益,采砂活动屡禁不止,相关监管部门也难以完全管控延绵数千里的黄河流域,于是,新的采砂热潮接连不断出现。
进入21世纪,黄河流域各地再次掀起了淘铁砂热,仅2015年,长江流域就有450艘非法采砂船被查获。
铁棒、水桶再次成为淘砂工人的标配,船载淘金者甚至直接在河中架设钢结构的移动式淘金平台,对河床造成巨大破坏。
相关部门曾多次发布禁令,展开缉查行动,但黄河流域过于广阔,难以完全监管,为了利益,采砂人依然逃避检查,在河中采砂,面对暴利,他们甘愿冒着重罚的风险采矿,视黄河的生命如无物。
纵然国家早已禁止在黄河非法采矿,但“趋利忘忧”的心理驱使着人们去试探四氧化三铁市场所能带来的暴利。
当利益摆在面前,法律与环境保护便成了可有可无之物。
退潮后的黄金沙滩,死亡的沉默
海水退去后,原本应该是一片金黄的沙滩,此刻却布满了人造的深坑,坑与坑之间仅一线生机,人们拖着沉重的工具,从坑里汲取着铁砂。
这不是单一的案例,随后的调查发现,非法“淘铁砂”现象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出现,尤以长江、黄河下游最为严重。
譬如,2008年的郑州黄河二桥附近,每天就有300多艘船只据传进行非法采砂,严重破坏了河道环境,这些采砂船每天能采几百吨铁砂,直接从河床底层挖取。
长期采砂不仅破坏河床结构,还威胁堤防基建安全,以鄱阳湖、洞庭湖为例,多年采砂导致湖泊水位明显下降,生态遭到破坏,黄河河床也因非法采砂出现多个巨坑,增加了海水倒灌的风险。
不仅河流,近海地区也同样遭殃,为了铁砂,不法分子疯狂掘沙,不仅破坏海岸线,还威胁沿岸桥梁结构。
2013年,四川就发生多起高速公路桥梁坍塌事故,部分就是因非法采沙导致桥墩外露所致,可怕的是,这些采沙船在运作时还经常造成污染,比如排放废油、乱扔生活垃圾,挖砂过程中也可能导致附着物重新释放,加重水域污染。
目前,我国仍致力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修复河道,恢复河湖连接,治理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需要继续推进黄河流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破坏生态行为,坚决捍卫黄河生命线。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淘铁砂背后的社会问题,部分采砂人之所以冒法律风险采砂,是因为渴望摆脱贫困,改善生活。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黄河流域贫困地区的支持,通过产业扶持、教育扶持、转移就业等措施,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远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共同守护母亲河。
只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非法采砂这个隐患就一定能够根除,让我们携手守护家园,不让贪婪在大自然划上伤痕!
非法“海滩撸铁棒”看似能够获得一时的利益,但其潜在的环境破坏和法律风险实在太大,在此,笔者也呼吁有关部门能加大监管力度,我们自身也要以身作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