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外地朋友,第一次来成都菜市场买菜,肯定一脸懵逼。
看看这几种菜名,有没有觉得瑟瑟发抖?这都是什么啊?拖家带口的太吓人了吧!
什么叫儿菜?可能不是成都本地人不知道,难道要吃小孩吗?
自然不是。所谓儿菜,学名叫做抱子芥,属于芥菜的一种,原产于四川盆地一带。
那儿菜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定的呢?
原来啊,在儿菜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包,如同无数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一母多子,这也是它叫"儿菜"的来由。 在川渝地区,儿菜非常受欢迎,要是没有儿菜,这个冬天都不够完整呢! 有人说,从儿菜这个名字上也能看出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当了妈就陷入了无偿劳动困境,可没有妈菜这种东西。妇女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育更为优秀的下一代,最好是儿。 妈带儿拿得出手,儿离开妈更是香饽饽。
离开妈的儿说明翅膀硬了,本事够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完全有能力有资本。原本的青瓜蛋子变得圆润,露出的白色肚腩是成功者的标志,少了那些涩口,多了回甘和爽朗的口感,这就是岁月的赐予吧。
当然也有一些妈妈不愿意儿子离去。 要儿就必须带妈,这是基本规矩。
妈妈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被孝敬是情理之中的。只要儿也可以,但条件不能差了,要房要彩礼,多多的拿来,不然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不管怎么说,教你规矩的气势得拿出来。 虽然写着温馨提示,但后面的三个感叹号足以说明妈的强势,这个婆婆不好惹。 哪怕有谁不自量力确实想掰儿,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能让你得逞。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时候也会发现奇怪的组合,不带妈的儿居然更便宜一些,但是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儿据说是孤儿,不是亲生的,而且老的更快,外表看起来还行,但里面早就老了,很不好吃。
这种原产自四川盆地的特色菜,在经过技术的发展后,长江流域也渐渐种植起来,但每一个不熟悉它的人,依然会对它的名字和食用方法感到迷惑。 大头菜和儿菜还算沾亲带故,同属芥菜类。但儿菜还是有它的独特与金贵。
瞧瞧它的外形:
由多朵芽包簇拥而成的菜。 是不是还挺像一束花的?但无奈川渝人民硬说它是一个妈生了一窝儿,顾取名儿菜。
没有吃过儿菜的朋友是不是特别想了解一下它的口感?其实它有几分像芥菜,有一些清苦,但入口还有一丝甜,非常细嫩,特别像家族中的贵子。
怎么形容它呢?也许用青翠洁白,袖珍可爱比较合适吧。 所以它有了“抱儿菜”的小名。从这个名字里可以看出一代代农人期盼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
要说儿菜就这一个种类吗?
其实不是的,它有将近50个品种呢!根据成熟的时间,脾气性格也各不相同。
璧山特大儿菜、早富儿菜、民哈哈特早儿菜都是种植人嘴里津津乐道的好苗子。这跟养娃是一个道理,基因好了,加上后天的培养,这儿怎么能不优秀呢?这批儿菜可以说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典型代表了。
当然了,有赢在起跑线上的富二代,也有大器晚成的,晚熟的儿菜也有也有晚熟的优势。晚熟儿菜虽然出道时间晚一些,但功底更为扎实,栽培需要更多耐心。
不过,晚熟儿菜也曾被种植人怀疑过,时间长,质量不佳,遭过冷眼,甚至被质疑没有生育能力,简直是谬论。
儿菜的功效也十分神奇。
儿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口舌生疮,大肠燥热有奇效,可谓是上下兼治。 儿菜的做法中,最常见的就是儿菜炒腊肉,荤素搭配,可称得上是一绝。 儿菜的清新中和了腊肉的腊味和油腻,既压制了对方的顽固霸道,也让原本青涩的自己增添了些许江湖气。 相生相克,两全其美。
清炒儿菜也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清炒的吃法最好的点就在于完全还原了儿菜的原汁原味。白水煮汤的儿菜佐以蘸水,表面老辣内里单纯,千滋百味都聚集到舌尖。
儿菜第一次爆红还是在前年时候新冠疫情之时,四川捐赠儿菜给武汉。 刚开始的人们也是满腹疑惑,充满好奇,但慢慢地,儿菜已成为一种情结,一种温馨,代表着四川地区的俏皮,蕴含着四川人乐天派基因。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菜品中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性格特征,细细品味,感官的刺激也许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感觉,就像火锅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爱好,未尝不是一种味觉与人情的交融呢?
你吃过儿菜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