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戴慧慧 2024-12-28 18:03:27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是全国县级媒体面临的时代课题,青岛市南融媒成立5年来也一直在进行探索。
过去的五年,市南融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为非台(报)转中心,新闻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但5年时间,市南融媒从人才引进、体制机制改革、设备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全面发力,如今,五载砥砺前行,市南区融媒体中心作为党在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夯实。这五年,是担当使命、积极作为的五年,是坚守初心、服务群众的五年,也是创新发展、融合奋进的五年。
加强对上发声 打造品牌栏目
5年来,市南融媒与党委宣传部门和中央级、省市级主流媒体相联通,第一时间准确传达权威主流声音,推动中央精神的精准落地。加强对上发声,坚持做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原创生产力,讲好市南故事,传递市南好声音。近年来,多篇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媒体刊发,展现了市南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以2024年为例:市南融媒积极对上投稿,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市南区相关报道5条,《新闻直播间》《焦点访谈》等品牌栏目发稿16条;《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央媒报纸报道市南30余条;各大央媒客户端、网站等平台报道市南区内容超600条次。
市南融媒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老师您好》直播现场。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自成立以来,市南融媒全力塑品牌创特色,市南区融媒体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宣传策划,精心打造推出了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老师您好》《穿越之我在市南拍短剧》《市南有你》《非正式访谈》《文博市南》等品牌栏目,以不同的视频风格、宣传形式,全方位生动展现了市南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全貌,实现精品“喷涌”,创新出彩,宣传报道亮点纷呈的宣传效果,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做大“朋友圈” 做强“传播矩阵”
“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是主力军占领舆论主战场,发出主流声音的成功做法。”为积极提升传播效果,市南区融媒体中心顺应媒体技术发展和传播方式变革的新趋势新要求,拓展新的传播渠道、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以区融媒体中心为枢纽,向内挖潜做强“传播矩阵”,向外借力做大“朋友圈”。
一方面,注重打造“媒体引领、群众呼应”的多级传播格局,积极搭建常态化交流互动平台,目前已有200多家媒体单位加入,共同打造全天候、多层次、多形态、多声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秉承“政府想说的、媒体关注的、公众关心的”有机结合的工作理念,持续推进新闻发布工作,仅2024年就召开各类发布会50余场。加强与各类媒体平台的交流合作,形成常态化供稿、常态化传播。
另一方面注重自身创作和传播能力建设,形成了包括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头条号、人民号、央视频等自有平台矩阵,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的工作模式,形成了资源共享、载体多样的县域全媒体传播体系,进一步扩大了市南区融媒体中心的品牌影响力,更加生动地讲好市南故事,传播百姓声音。
站稳群众立场 传递温暖与力量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5年来,市南融媒坚定地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稳稳地扎根于群众的土壤,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反映社情民意的坚实桥梁。无论是繁华都市街头奔波的身影,还是宁静社区中邻里的家常琐事,市南融媒记者都以敏锐的目光进行捕捉。深入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倾听居民对新生活环境的期盼;聚焦菜市场的鱼老板摊位,探寻烟火人间的民生故事;走向街头巷尾,记录普通人在平凡日子里的奋斗与梦想。从关乎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政策解读,到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文艺活动报道,市南融媒始终与群众的心跳同频共振。
市南融媒记者在市南街头拍摄民生新闻。(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凭借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市南融媒为民众发声的声音愈发响亮。通过生动的文字、鲜活的图片和震撼的视频,将群众的心声原汁原味地呈现。一则则关于社区设施完善的建议、对城区环境治理的呼吁、对弱势群体关怀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回应。市南融媒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以人为本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城市的发展更具温度。
回首五年征程,青岛市市南区融媒体中心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之路,仍需砥砺奋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市南区融媒体中心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创新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市南区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在舆论宣传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文/云梅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