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在爷爷奶奶身边,常常就会听他们说,一看就知道,以后老了指望不上谁谁谁养老。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谁以后能不能给父母养老,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直到出来工作了很多年之后,我就明白了,有些人孝不孝顺,能不能给父母养老,还真就能看出来。
如果子女有以下几种表现,父母养老就真成问题了。
毫无规矩,教养缺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在子女教育里,可是沉甸甸的真理。看看当下,没规矩的孩子比比皆是。
去亲戚家吃个饭,饭菜刚上桌,有些小孩瞅准喜欢的菜,筷子跟飞箭似的就伸过去了。
长辈还没落座,他们已经把桌子上的菜祸祸的乱七八糟了。
在商场、影院这类公共场合,时常能听见孩子扯着嗓子哭闹,家长好说歹说都停不下来。
更有甚者,从高楼窗口随手抛物,全然不顾楼下行人的安全。
这类孩子从小肆意妄为,长大后三观多半不正,素质令人堪忧。
他们凡事只图自己舒服,丝毫不顾他人感受,面对父母也是毫无敬重,顶嘴成了家常便饭,闯了祸还得父母收拾烂摊子。
孩子小时候要是露出没规矩的苗头,必须严厉管教,不然等长大了定型,还指望突然变懂事孝顺,那基本是白日做梦,父母不如早早规划养老生活。
毫无担当,难以自立
现在,太多孩子在父母的全方位庇护下成长,活脱脱像温室里的花朵。
到了该独自闯荡社会的时候,问题全冒出来了。
找工作怕吃苦受累,面试几次不如意,就躲回家打游戏。工作中碰到难题,不想着怎么解决,第一反应是跟父母哭诉求助。
生活更是一塌糊涂,水电费缴不清楚,天天靠外卖填饱肚子,房租还得伸手向父母要。
经济与精神上双重啃老,这样的子女,即便心里感恩,也没能力扛起赡养父母的担子。
一旦家里遭遇变故,还指望他们挺身而出当顶梁柱吗?纯粹是空想,他们自己先慌了神,说不定还成了累赘。
所以,要是自家孩子是这副模样,父母别再把养老希望全寄托在他们身上,得趁早为自己做打算,购置保险、考察养老机构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不懂感恩,只知索取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本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可有些孩子却抛到了九霄云外。
父母为子女倾其所有,自己缩衣节食,多年不买一件新衣裳,就想着给孩子多攒点钱。然而,孩子把这一切当作天经地义。
想要什么东西,必须马上到手,稍微延迟满足,就甩脸色、发脾气,还数落父母没本事。
等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舒服需要照顾关怀,他们要么装看不见,要么在付出时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多付出一点。
这类孩子极度自私,完全没有共情能力,更不懂感恩回报。
遇上这样的子女,父母盼着他们孝顺,只会徒增伤心,不如把心思放回自己身上,别把幸福的指望全押在孩子身上。
双向奔赴才是正途
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应当是一场双向奔赴。
那父母在这场 “奔赴” 里,究竟该怎么做好孩子的教育,才能避免孩子走向不孝顺的歧途呢?
首先,言传身教是关键。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映照出父母的模样。
父母平日里对长辈恭敬有礼、关怀备至,孩子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会习得尊重长辈的美德。
要是父母自己对老人呼来喝去,又怎能指望孩子将来孝顺?
例如,家里有老人过生日,父母用心筹备寿宴,还耐心陪着唠嗑,全程满是温情,孩子从小生活在这种氛围中,大概率孩子以后也会像父母一样。
再者,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趁早。别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娇花,事事包办。
可以从一些小事入手,比如分配简单的家务,让孩子负责倒垃圾、收拾碗筷。
随着年龄增长,再安排更复杂的任务,像独自采购生活用品、帮忙维修简单家具。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明白了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为家庭付出,日后面对赡养父母的重任,才不会本能地逃避。
挫折教育也不可或缺。如今不少孩子被过度保护,稍遇困难就一蹶不振。
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当孩子在学习、兴趣爱好上遭遇挫折时,别急于出面摆平,而是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这样孩子才能在磕磕绊绊中锻炼出坚强的心智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至于长大后因为一点生活风浪,就躲回父母的庇护下啃老。
另外,定期的家庭沟通至关重要。别让亲子之间的交流只停留在成绩、物质需求这些表面话题上。
每周抽出固定时间,一家人围坐谈心,聊聊各自的梦想、最近的烦恼、社会上的新鲜事。
在这种开放式的交流里,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也更愿意吐露心声。
父母便能及时纠正孩子一些错误的观念,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让孩子明白孝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心意。
最后,各位家长,大家平时在教育孩子时,更侧重哪个方面呢?大家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讨论。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