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高速公路的宽广无比、长途跋涉,“四好农村路”却沟通了广袤城乡,串联起机遇与希望。农村公路纵横交错,连片成网,缩短了城乡距离,让美丽乡村提档,打通了致富瓶颈,实现了产业兴旺。近年来,肥城市交通运输局以交通强国建设为契机,持续加大“四好农村路”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文化旅游的融合力度,围绕泰山锂谷、盐穴储能、特种钢铁、建筑安装、高端化工五大产业链和高产粮、肥城桃、有机菜三大特色产业,不断推进旅游路、产业路和资源路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交通+旅游”,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寒冬时节,走进山东肥城市湖屯镇吕仙村,黄色石头垒砌而成的“黄金屋”次第排列,安静舒适。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赵建华介绍,村内到处可见的石屋,由村子附近出产的一种黄色石头建成,因这种石头色像黄金,村民称之为“黄金石”。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不断提升的交通通行条件,近年来,吕仙村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民俗馆、茶馆等,带动全村致富。”赵建华说。
湖屯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厚,有陶山景区、范蠡故里等景区。这个镇充分利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构建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农村公路建设转型升级,规划建设全长约44公里的旅游公路。
“G341新泰临路向北延伸至吕仙景区与小泰山景区,沿陶山环山路连接陶山景区,再衔接湖王路形成闭环路线,涵盖湖屯镇10个村庄,连接沿线22个旅游特色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公路主体、服务设施、慢行系统、景观环保设施等。”湖屯镇副镇长李明介绍。
十年来,肥城市交通运输局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道路等级。据肥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乡公路养护中心主任杜宪华介绍,截至目前,肥城市农村公路里程达2751.2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210.5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路比例、乡镇通二级路比例、行政村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均实现100%覆盖。
在潮泉镇潮泉村,农村道路的优化提升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更吸引了一大批骑行、跑步等户外爱好者来此打卡。
据了解,今年以来,潮泉镇总投资2100余万元,高标准铺设多段农村道路,里程总计23公里。
“农村道路建设带动了我们村的旅游项目发展,村里共投入100余万元,修整完成四条道路,大家出行方便了,外面的游客也纷纷找上门来。”潮泉镇潮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善春说。
多元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交通+文旅”只是肥城市交通运输部门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畅通乡村“主动脉”,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交通+生态”,构建一路生花“风景道”
孙伯镇北部山区山连山,山套山。多年前,群众进出走的都是“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路,农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
道路通,百业兴。如今,近20公里的高标准环山路蜿蜒而上,连接东西,俯瞰幽静传统村落,尽揽巍峨山峪风貌。这不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通道,也铺就了沿线6个村庄的幸福坦途。各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建立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三大中心,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拓宽了群众致富路。山外的游客进来了,山里的大樱桃、板栗等20多种特色农产品 “走”出大山,畅销全国。蜿蜒于绿水青山间的农村公路,串起的是沿途的如画景致,通达的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一条路激活一片景,为推动交通与文化旅游生态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肥城市交通运输局开工建设牛山至孙伯公路旅游公路项目,聚力打造一路美景数不胜收,真正享受“路在景中延、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体验。
今年以来,在上级各部门关心支持下,肥城市坚持以路串景、路景结合,巧妙融入地域特色、人文景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公路沿线乡镇地域特色,将旅游资源集聚、串联起来,按照“路旅融合”“一路一景”的方式,对牛孙路41.017公里进行改造升级,将沿线的重要节点进行整体打造,总投资约2亿元,加快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特色鲜明的旅游公路网络。
近年来,肥城市交通运输局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投入力度,先后完成王边路、仪汶路、老泰临路、四坡路、湖王路等主要县道大修改造工程,养护里程118.5公里,完成投资5.5亿元。推进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病害治理,累计完成挖补坑槽5.7万平方米、灌缝22.8万米、油封5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聚力打造美丽农村路,累计完成整修路肩边坡57.2万平方米,行道树涂白9.8万株;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检测、桥梁技术评定工作,采用多功能道路检测车进行自动化检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县、乡、村道和桥梁,中等路、优良路的比例逐年稳步提升。
“交通+产业”,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产业发展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走进肥城经济开发区盐穴储能基地,项目所在的岔河店村道路既平坦又宽阔。“原先这个路光泥巴,进出都不方便,现在路整修得又平整又方宽绰。”边院镇岔河店村村民王立贵感慨地说。
据边院镇岔河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聂兆伟介绍,岔河店村精心筹划并投资170万元,用于改善村内道路状况,共铺设了11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总长度达到了6000余米。
一条路能兴旺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安临站镇投资4500多万元,完成滨湖路、乔东路、凤凰山路等30余条“四好农村路”建设,长度达60余公里,全镇48个村全部实现“户户通”。
肥城市还以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推进城乡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构建市、镇、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目前,肥城开通了12条客货邮融合线路,其中2条线路在城区运行、3条线路通往乡镇。
“我们利用城乡公交客流低谷期的闲置运力资源,建立‘农村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客货邮同网运输模式,不仅拓宽了城乡客运企业收入来源,也实现了物流快递从县到镇进村的高效配送。”肥城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科长肖勇说,截至目前,肥城市建设客货邮站点(乡镇、村)14个,开通客货邮线路8条,惠及行政村350个。
肥城市打造的“快快合作”新模式也成为一抹亮丽的风景。据肖勇介绍,为整合快递物流配送企业,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目前,肥城实现8家快递企业统仓共配。
农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通过推行实施“路长制”,肥城构建“以市长为总路长+市、乡、村三级路长”的领导体制和分路长管理责任制,目前,肥城共设置县、乡、村各级路长718人,制作安装路长公示牌909个。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多元化、市场化,列养率和覆盖率均达到100%。
养护“无缝隙”,管控“一张网”。十年来,肥城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316.8公里。“我们坚持科技引领,数字赋能,聚焦设施数字化,管理精细化,养护智能化,服务优质化,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公路的深度融合,建成农村公路数字化系统,使辖区内农村公路具备可知、可测、可控的能力。目前,系统已初见成效,被列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项目。肥城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将数字化公路系统运用于农村公路的县级市。”肥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刘岑说。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杜涛 孙凯 田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