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一天,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主持会议的李先念到场后,环顾了一下四周。

发现没有见到自己期待的那个身影后,他不禁皱紧了眉头:“何长工同志到了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负责的同志立即道:“他未被允许参加会议……”在得知具体原因后,李先念直接生气道:“瞎胡闹,何长工同志是有功劳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何长工究竟为何不被允许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乎意料的决定

1952年的一天,正在工作的何长工,突然收到了周总理亲自打来的一通电话。总理让他赶紧到中央一趟,说有“要事”商量。

何长工心中讶异,他很少见总理这么着急的样子。他不敢再耽搁,连忙赶到了中南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见面后,周总理连忙上前拉着他的手道:“可算把你盼来了,还请你帮忙‘救救火’啊!”

何长工自然也听出了周总理是在与自己开玩笑。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他又不禁疑惑道:“总理,这么着急找我来,究竟出了什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觉得自己接下来的话会有些难为情,周总理拉着何长工坐下,并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你听我慢慢说……”

原来自从新中国建设以来,中央便渐渐将工作重心移到了经济发展上。我国也开始朝着一个工业大国的方向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等一众国家领导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即便如此,经济发展还是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要想发展工业,肯定得需要用到石油、矿产等资源。而我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肯定是不缺发展工业的物质基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我国的地质勘探资料依旧缺乏。这就导致资源虽然有,但却不知道去哪里找,又或是找起来太费劲。这大大拖缓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毛主席与周总理进行商量后,决定成立地质部,并派可靠的人管理这部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想法很好,实行起来却有些难度。当总理在大会上宣布了这件事后,很多领导都打了“退堂鼓”。

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工种,不比教育,也不比经济,若是搞砸了,不就给国家拖后腿了吗?

因此,很多人抱着这种心理,纷纷推辞了周总理的邀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周总理可谓是一筹莫展,实在不知道去哪里找人了。

就在这时,毛主席给他推荐了一个人:“别忘了何长工同志,他可是最有开创精神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何长工正担任重工业副部长,正勤勤恳恳奋斗在工业发展的一线的。就在不久前,他就向中央提交过报告,指明了地质勘探的问题。

经主席一提醒,周总理猛地一拍脑门道:“是啊,还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份工作呢?”

于是他立即给何长工打去电话,将他叫来了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理的信任

听完前因后果后,何长工十分震惊。他第一反应也是拒绝:“总理,这么重要的工作怎么能交给我呢?”

“搞地质难免要爬山涉水,我身体不好,会给团队拖后腿的;而且我又不是专业人员,所谓隔行如隔山,我要是搞错方向不就是给大家添麻烦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样的回答,周总理似乎并不感到意外。

他语重心长道:“你所说的我们都考虑过了,中央这次决定任命你为副部长,正职由李四光同志担任。他是地质学家,专业的事就交给他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就负责当好‘政委’,帮他把团队带好!有什么需要跑动的事,就交给年轻人去做,你就负责指挥就行啦!”

见他还想推拒,周总理又立即道:“长工同志,我知道这份工作对你来说有些艰巨,但希望你能理解国家的不易,到党最需要你的地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么说,你先干一段时间,若是实在坚持不了再下来。有什么困难就尽管提,我和主席会全力帮助你!”

见总理如此苦口婆心,何长工到嘴边的拒绝也咽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不管到什么时候,他都应该发挥一名党员的优秀作风,不怕困难,敢为人先。

之后,他便毅然地接下了这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的无私付出

上任后的第一天,他便召集了地质部的所有同志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

除了为众人加油打气外,他还总结了三个工作重点:一是抓干部,二是抓装备,三是抓科学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干部好说,早在革命时期,何长工便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校长,如今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人脉甚广了。

在他的一番联络后,各大军区的领导,以及地方干部纷纷送来了不少技术人才。

但有人还不够,还需要让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在周总理的关照下,何长工陆续创办了各种训练班,学习班。在中央的批准下,他们又创建了两所地质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和长春地质学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走上了地质战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仪器和设备问题了。在地质部建设之前,这些装备全部都要依靠进口,非常容易遭到“卡脖子”问题。

地质部成立后,何长工首先便将生产我国的地质勘探装备提上了日程。他找到供应司长,让他们先负责筹备,能筹集多少算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临别时,他紧紧拉着对方的手道:“如果有困难解决不了,我亲自去‘磕头’,请人解决!”

他这种不辞辛劳,全身心付出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带动下,众人也纷纷打起了百分之百的精神,投身到了设备的筹建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如此,大家的工作开展得依旧非常缓慢。何长工早年学过机械,后来又担任过军工部长,对机械非常在行。

他清楚地知道,若是按照常规从头抓起,从建厂到形成制造工业,少说也要几十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发展迫在眉睫,根本给不了他这么多时间。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借鸡生蛋”的方法。

不久后,他便找到了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在他的帮助下,把原属铁道部的一个铁路工厂直接要了过来。

在对工厂进行改建后,我国第一个地质勘探装备制造厂便建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从这里也就能看出,勘探事业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取得成就,除了地质部同志的日夜操劳外,也离不开国家其他部门的帮助与配合。

前两个大问题都解决后,地质部便开始专注于科学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总理很久之前便明确表明,这种专业的事就交给李四光同志去做,不需要何长工再跑来跑去。

但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何长工还是担起了研究的一把手。他一边向李四光等专业人士学习,一边还每天到现场去观看勘探的整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昼夜不休的辛苦下,他的地质技术和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飞升。

期间,毛主席经常找何长工谈话,向他询问地质工作的进展。何长工每次都能说得面面俱到。

从人员安排,到工厂建设,再到地质工作的具体细节,他全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不禁感叹道:“你虽然是被‘架’上去的,但做得比谁都好,试问有谁还能做得像你这么负责呢?”

何长工却并不邀功,他知道如今地质工作能做出这么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辛苦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截止到1958年底,地质部在主持岩心钻探方面,已经钻进一万八千万米,并勘探了79种矿场。

可以说,国家能有这份卓越的成就,何长工功不可没。

但后来随着时局变化,何长工离开了工作岗位,被调到了地方。直到1975年,他才又回到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8月召开的一次地质工作会议中,工作人员因为何长工离开岗位太久,所以并未邀请他参加。

李先念得知后立即发了火:“简直胡闹!何长工对地质工作是有功劳的!”

但何长工本人却并不介意,如今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担任一线工作了,是时候交接给下一代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在中央的关照下,他被任命为军政大学副校长,又转战到了教育一线。

何长工人如其名,他就像国家的一个“长工”,哪里需要人,他就去哪里。等完成自己的使命后,他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