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中旬,此时,麦穗已是黄澄澄一片,即将进入繁忙的三夏时节。作为小麦的重要产区,在河南省的开封市兰考县,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通往兰考县南彰镇张庄的国道,这一天乌泱泱到处都挤满了人,粗略估计有超过10万之众。他们,大多都是当地的农民。
不知谁吆喝了一嗓子,男女老少全都齐刷刷下跪。
所谓“农时不等人,错过悔莫及”,最是繁忙的收麦季节,当地群众为何不干农活齐聚于此?
人民好书记
“快看,是张书记的灵车来了!”
就是这一嗓子,让道路两旁的人群齐刷刷跪倒。扑通扑通的声音,激荡起一大片浸润过奋斗汗水的尘埃。
张书记,说的便是张钦礼,1927年,他就出生于南彰镇的这个张庄村。
虽然家里是贫困的农民,但张钦礼的父亲张元谋,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农民运动,他和妻子师华清,后来都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张钦礼从小便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怀着一种深沉的大爱。15岁,他开始投身革命,18岁入党,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直以来,当地只有兰封县和考城县,才22岁时,张钦礼就当上了考城县的县长。
1954年,两县合并,称为“兰考县”,张钦礼被调过来,做了兰考县的第一任县长。
黄河是地上悬河,整个开封历史上,千百年来就是两三年一小淹,五十年一大淹。据《兰考县志》记载,从1171到1949,八百年里,仅兰考段,就决口了143次,满篇都是“陡涨”、“漫灌”、“大荒”等词语。
黄河水的泥沙又重,造成当地的土质沙化严重,同时温带季风气候,又使得夏季降水集中,自然灾害也更加频繁。当地有句老话,叫做“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
总结来说,就是风沙、内涝、盐碱地,统称为“兰考三害”,兰考三害,又加剧了荒漠化进程。这样的土地,在农业为主的社会,想发家致富难如登天。
张钦礼来了之后,便致力于改善当地的土质,除三害,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他的成绩,那是有目共睹的。
守着这样的土地,吃饱饭都是问题。上任四年后,这一情况又更加严重。眼看群众的日子更加艰难,张钦礼痛心疾首。
1958年秋天,他亲自去了北京,找到周总理,向他汇报了当地浮夸风的真实情况。
张钦礼
周总理听完,双眼含泪,无比感慨地说:“全国两千多个县啊,你是第一个向我反映真实情况的县长。”
为民请命绝非易事,张钦礼因为他的勇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不但被撤职,还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改造。
直到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召开,使许多人重新有了机会。这一年,焦裕禄来到兰考县担任书记,他听说了张钦礼的事迹后,坚定认为他是个好同志,大力重用。两人联手干工作,使整个兰考县的干部班子都面貌一新,风清气正。
焦裕禄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存环境,县里特地成立了“除三害办公室”。两人齐心协力,亲自下地,带领干部群众干活,查风口、治沙丘、排内涝-----
最难干的,是治理盐碱地。通过大量的考察研究,他们发现,除了种植泡桐兴修水利,还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引黄放淤”。简单来说,就是将含有大量泥沙的黄河水,引入到盐碱地,放淤后形成10厘米以上的淤泥层,以此来中和冲洗土壤中的盐碱。另外,还要深翻土地。
这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经年累月泡在黄河水中,除了皮肤粗糙暗淡皴裂之外,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腿上无毛”。因为黄河水中泥沙多,干了以后粘在汗毛上,就这么今天粘一次明天粘一次,汗毛都被粘光啦。
当年干活资料图
《庄子·杂篇》中提到大禹治水,说“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勤劳到腿上无毛,为了治理盐碱地,他们的勤劳程度,与大禹有一拼。
经过近两年的辛勤治理,兰考县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可惜的是,焦裕禄因为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病逝,才42岁。
焦裕禄铜像
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张钦礼虽然悲痛万分,但整个县的重担压在他的肩头,他必须打起精神来,扛起这一切。取得“除三害”的全面胜利,才是对战友最好的告慰。
10万群众相送
在之后的两年里,张钦礼继续全面抓兰考县的生产和工作。1965年,因为新华社的采访,他让焦裕禄的故事闻名全国。
特殊的年代到来,他还被安上了“捏造焦裕禄事迹”的罪名。
好在,在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保护下,1973年,张钦礼又担任起兰考县的书记。他再次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为了落实蓝图而苦干不休,一口气便是大干四年。
当年干活资料图
这四年,他把兰考县的“三害”彻底治服了,曾经的荒芜不毛之地,变成了百姓安居的鱼米之乡。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年挖河道125条,治沙造林19万亩,仅树就栽了364万棵!
全县的盐碱地,被治理好22.7万亩,占比86%以上。
焦裕禄在去世前曾留下了一个遗愿,“请把我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我要看着你们治理好。”
一晃十年过去,他未竟的事业,他的战友张钦礼,都替他完成了。
张钦礼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除了带领全县人民苦干,改善生存环境,他还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兰考县随便一个老人,都能拉着你说半天说不完。
因为刚出生的小孩母亲有病无法喂奶,他让自己的妻子刘秀芝把孩子奶大。有学习好的青年上不起大学,他一次性自己支援了800块。
1973年,省委书记刘建勋到兰考县检查指导工作,看到兰考县的成绩,也甚是动容感慨万千。
张钦礼与社员们谈心
然后,刘建勋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考察路、河、桥、闸、林、田,一连跑了几天,每次不管去哪儿,他只要坐上车,张钦礼就赶快一起钻进来。
怎么说也是一县书记,都是配的有车的。于是,刘建勋便问他说:“你为什么总是挤在我的车上?你自己没车吗?”
没想到,张钦礼嘿嘿一笑说:“我没车,卖了。”
问他好好的为什么卖车,张钦礼说:“地委配了一辆,省里配了一辆,都卖了,一共卖了4.5万。我们县是贫困县,我坐什么车呢?这笔钱,分给了42个贫困队,让他们打机井灌溉。”
忙得没日没夜的几年里,他就是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整个县里四处奔波,还要参加劳动干活。
张钦礼
这个问题,也有其他人问过,张钦礼说:“坐在车里,就和群众隔层玻璃,慢慢就会远离群众。”
他不坐,其他人更不敢坐了,于是整个兰考县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大小干部,都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弄得司机抱怨他说:“你把我整失业啦!”
人民群众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张钦礼好不容易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想到,一场灾难突然从天而降。
1978年10月16日,张钦礼正在工地上引黄灌淤,突然被带走。
1979年12月24日,商丘市法院宣判,张钦礼获有期徒刑13年。其中一个罪名,还是挖空心思捏造焦裕禄事迹。其他的,则属于历史问题。
出狱时,他已是六旬老人,病体沉重,却仍日日操心当地的治理工作,用尽全力发光发热。
2004年5月7日,张钦礼在郑州与世长辞,享年77岁。他的临终遗愿,就是骨灰要送回家乡兰考县安葬。
得知张钦礼要回来安葬,人们奔走相告,都要在葬礼那天去送他一程,给他一个“荣归故里”的别样葬礼。
张庄村,只是一个有一千多人的普通村子,自从张钦礼的灵柩送回来,连周边的道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在公路两旁田埂地头,到处摆满祭品,多是清水窝窝头,以此赞扬他的两袖清风,怀念有他在的日子。
有些外地务工的乡亲,听说后也纷纷返乡。担心十几万人挤进一个村子会发生危险,张钦礼的葬礼,还被迫提前了几天。
每年祭拜时的场景
江山日月长,伟绩永流芳。张钦礼离世,已经整整20年,千千万万的兰考人民,还是没有忘记他,在他的墓地周围,如今已经被老百姓竖起了96块纪念碑。每一块石碑,都承载着老百姓无尽的怀念之情--------
热门跟贴